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共9個部分35條。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貫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藍圖。
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二是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三是堅持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四是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五是堅持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
意見向人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前景——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健全產權制度,完善監管制度,嚴守生態紅線,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意見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上提出了10條硬措施。其中規定,對于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領導干部,還要終身追責。
你該知道的10條“干貨”
《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記者從中梳理出10條“干貨”。
1.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滯后
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2.堅持保護環境基本國策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
3.森林覆蓋率達23%以上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資源產出率大幅提高,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
4.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5.對森林等進行確權登記
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明確各類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邊界,實現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按質量分級、梯級利用。
6.設定資源消耗“天花板”
合理設定資源消耗“天花板”,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地方各級政府環保責任紅線。
7.生態效益指標納入考核
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
8.嚴重破壞環境的終身追責
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
9.全方位反食品浪費
倡導勤儉節約的消費觀。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能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過度包裝。全方位開展反食品浪費行動。黨政機關、國有企業要帶頭厲行勤儉節約。
10.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擴大信息公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有關組織可提起公益訴訟。引導生態文明建設領 域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重點釋疑
1 意見最突出亮點是什么?
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意見通篇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意見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這一基本理念。比如,在指導思想上明確提出了“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要求。在基本原則里強調,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此外,意見通篇體現了人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者的理念。意見強調,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生產、生活過程中都應該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的要求,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人有責、共建共享的過程。
2 如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要根本轉變
徐紹史: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局限于“種草種樹”、“末端治理”,而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必須人人有責、共建共享。首先,要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要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第三,要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第四,要健全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
3 如何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健全10個方面重大制度
徐紹史:提出了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等10個方面重大制度。
從資源、環境、生態三個方面提出了紅線管控的要求,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要求加快建立讓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機制,具體有縱向和橫向補償兩個維度。縱向,就是要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橫向,就是引導生態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之間、流域上游與下游之間,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補償,規范補償運行機制。
4 各項目標任務將如何落實?
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徐紹史:一是強化統籌協調。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二是開展先行先試。注重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三是細化實施方案。根據意見要求,各地要抓緊提出實施方案,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行業性和專題性規劃。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綜合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