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1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傅瑩的邀請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放緩?中國金融風險在累積?面對中外記者的一系列犀利提問,李克強不避敏感,逐一作答。從李克強的回答透出許多經濟信號。
網購會不會沖擊實體店?“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
問:我們注意到您最近在多個場合力挺電子商務和快遞等新業態,我很想知道您個人從網上買過東西嗎?另外,有人認為網購會沖擊實體店,對此您怎么看?
李克強:在場的各位都有網購的經歷,我也不例外,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書名我就不便說了,避免有做廣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因為它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的崗位,而且刺激了消費,人們在網上消費往往熱情比較高。
至于網購是否會沖擊實體店,我聽過這樣的議論,開始也難免會有擔心,但是我曾經到一個網購店集中的村去看過,那里800戶人家開了2000多家網店,可見創業的空間有多大。同時,我又到附近一個實體店集中的市場,我問他們有沒有擔心?實體店的老板給我看,他也開了網店,而且把自己實體店的狀況拍成視頻上網,他說這對購物者來說更有真實感,更有競爭力。可見,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這使我想起最近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互聯網+”( 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指傳統的各行各業)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對新常態增長是否有信心?“‘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
問:中國政府已經將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定在7%左右。您對中國堅持實現速緩但質優的新常態增長是否抱有信心?
李克強: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經濟增速調整為今年預期增長7%左右,看起來增速是調低了,實際上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如果按7%增長,那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注重質量、效益,促使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那就可以在較長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平增長。
我多次說過,在新常態下,我們會保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如果速度放緩影響了就業收入等,逼近合理區間的下限,我們會在穩定政策與穩定市場對中國長期預期的同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來穩定市場的當前信心。我們這幾年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的政策,可以說運用政策的回旋余地還比較大,我們“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
我并不否認,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的壓力,有多重風險,關鍵在于新常態下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間找到平衡點,這就使我想起中國人發明的圍棋,既要謀勢,又要做活,做活有兩只眼。形象地講,穩增長和調結構就是兩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謀大勢,當然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氣。
中國金融風險在累積嗎?“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發生”
問:去年以來銀行不良貸款在持續攀升,影子銀行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同時一些地方陸續出現了還債高峰。一方面我們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另一方面金融風險也在累積。請問您對此怎么看?
李克強:中國的確存在著個案性的金融風險,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還處于合理區間,而且我們的儲蓄率比較高,地方政府性債務70%以上是投資性的,是有收益的,而且我們也正在規范債務平臺,堵后門、開正門。就銀行來說,資本充足率較高,撥備覆蓋面也較廣。雖然不良貸款也略有上升,但是在世界上仍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這里我要表明,我們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今年,我們就要出臺存款保險制度,而且要進一步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降低企業的資金杠桿率,也可以使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是否會出房產新政?“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問:去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在下滑,很多中國人到海外買房子。今年政府是否會出臺新政策來促進國內房地產市場?
李克強:你說有大量的中國人到海外購房,而且成了某些熱點城市的最大購買者,這個可能還要做評估,我沒有這方面確切的消息。我看你的面孔是一個西方人,你的中文說得這么流利,不知道有沒有在中國買房?當然,我們是歡迎的。中國政府要做的就是要為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提供住房保障。今年,我們在改造棚戶區、城市和農村危房方面還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萬套。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我們還要求強化地方政府合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中國是否進入通貨緊縮?“實際我們是‘被通縮’”
問:近幾個月中國CPI漲幅一直維持在1.5%左右,今年1月只有0.8%,我覺得中國已經進入通貨緊縮,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出者,對韓國也有影響,對此您怎么看?
李克強:中國CPI或者說物價總水平1月份是正增長,2月份漲幅比1月份更高,所以不能說中國已經出現了通貨緊縮。雖然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但并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你說叫“輸出者”,實際上我們是“被通縮”。我給你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進口了3.1億噸原油、9.3億噸鐵礦石,量是增的,沒有跌,但是價格下來了,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對這種“被通縮”的問題,我們有應對,也有進一步的準備。當然,我們更希望世界經濟能走出低迷,實現復蘇。
解讀1
新網購背后是經濟結構變化
李克強出人意料地給媒體“爆料”: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這個爆料可不簡單。背后是中國經濟增速的結構性變化。2014年,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2%,高出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提高意味著啥,意味著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所能夠拉動的就業人數將遠超以往。這一招,不僅把經濟減速對就業的沖擊化于無形,還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與更長久的預期。
解讀2
市場需要長期預期也需要當期信心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克強對于中國經濟增速問題的判斷。總理表態背后的積極信號很清晰——市場需要長期預期,但也需要當期信心。這就好比負重爬坡,應該減速換擋,但決不能失速溜車。意思再清楚不過了:如果市場有需要,政府該出手時就會出手。為什么這么有底氣?用總理的話說:“這幾年我們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的政策,可以說運用政策的回旋余地還比較大,我們‘工具箱’里的工具還比較多。”
解讀3
守住風險底線朝市場化方向深化
記者會上,幾家媒體都提到了風險問題:影子銀行、地方債、通貨緊縮。總理的回答務實、不虛,讓人踏實。回應金融風險,他坦承:“中國的確存在著個案性的金融風險,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但總理同時表明:“我們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又是積極信號——金融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的方向深化。也正如李克強答問中透露的,今年會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這意味著,若改革得當,金融風險不僅可控,還能轉危為機。
解讀4
調控房地產不能“一刀切”
李克強總理強調:“政府要鼓勵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保持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這一表態又是一個積極信號,調控房地產,總理沒有“一刀切”,而是講究“要強化地方政府合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解讀5
先拿數字說話 后拿案例說話
面對外媒提出的“中國是否成為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出者”的尖銳提問,李克強先拿數字說話——中國的物價總水平在1月份是正增長,2月份漲幅比1月份更高,后拿案例說話——去年,中國進口了3.1億噸原油、9.3億噸鐵礦石和大量其他商品。所以,為什么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最后,總理直言:“你說叫‘輸出者’,實際上我們是‘被通縮’。”
>>花絮
記者會上李克強九談責任
昨日的記者會上,李克強一共回答了17個記者提問,其中九度談及責任問題。
一談責任:中國政府有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的責任。
二談責任:我們要求強化地方政府合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三談責任:要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今年是在省一級公布,明年推向市縣一級,晾曬清單,讓社會監督,也讓老百姓明白,權力不能濫用。
四談責任:門好進了、臉好看了,就是不辦事,這是為官不為啊,必須嚴肅問責。
五談責任:環保等執法部門也要敢于擔當,承擔責任。
六談責任: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需要全社會人人有責的治理行動。
七談責任:對于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不僅要繼承前人所創造的成就,也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所帶來的歷史責任。
八談責任:中國把自己的事辦好,保持合理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巨大的貢獻。而且中國還在越來越多地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九談責任: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堅決維護中緬邊境的安全穩定,堅決保護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