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園足球教材》將于本月底編寫完成攝影/本報記者袁藝
這套足球教材首次采用先進的3D圖像技術
備受社會關注的“足球進校園”將有教材可依。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人民教育出版社了解,為貫徹國務院、教育部“足球進校園”的部署,在大量前期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由足球教育專家、中小學教研員、一線體育教師共同編寫的《中小學校園足球教材》將于本月底編寫完成。本套教材涵蓋了小學、中學、高中學段,除了對足球知識、技戰術技能進行基礎性講授之外,教材還著重對學生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等品質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足球教材首次采用了先進的3D圖像技術,并配合使用真人畫面來體現最佳的足球技巧展示。
教材共分七冊 全面涵蓋中小學各學段
《中小學校園足球教材》共分為七冊,其中,學生用書四冊,分別為三至四年級、五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高中全一冊;教師用書三冊,分別為一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高中全一冊。
學生用書為何從三年級開始?對此問題,人教社體育室主任陳珂琦表示,經過前期調研和論證,考慮到一二年級學生較小,閱讀理解書目有些困難,在學習過程中,以教師教授為主。
在內容編排上,教材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安排相應內容。比如在所有學段的教材中,都涵蓋熟悉球性、踢球技術、接球技術、運球及運球過人的學習章節,但具體內容又各有不同。比如在熟悉球性章節,三至四年級學生學習揉球、踩球、腳背正面顛球等基本技能,五至六年級則學習多種部位顛球等相對復雜的技能。
著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等品質培養
陳珂琦表示,為了保證教材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本套教材的編寫人員涵蓋了足球教育專家、中小學教研員、一線體育教師等30多位專家。
除了涉及足球的基礎知識、基礎技戰術教學內容、訓練與比賽方法的設計過程等內容之外,教材還特別注重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在學習掌握足球的基本技術上,教材特別強調團隊意識的培養,提出學生要提高合作意識。陳珂琦表示,“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教材編寫要突出體現在競爭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規則意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樂觀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充分體現足球的教育價值。”
教材采用圖文并茂形式 首次引入二維碼、3D圖像
首次引入二維碼、3D圖像和真人畫面,是本套教材在畫面呈現上的亮點。考慮到足球教材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較強,本套教材在每頁介紹中都使用到二維碼、3D圖像技術。比如在“個人進攻戰術”的講解過程中,就設計了3D足球場的畫面,描繪出場上隊員、各個裁判的具體位置,并根據每個隊員的站位,在其旁邊都設計了“畫外提示框”,標注出每個隊員應該注意的事項。
“采用3D技術主要是可以使各種技術展示一目了然,方便學生理解。”陳珂琦表示,在3D人物的設計上,教材還特別注重男女比例的搭配,防止出現“男生一邊倒”的情況。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教材的每個技術介紹標題旁邊,都有一個綠色的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技術視頻。比如只要掃一掃在“腳內側踢地滾球”標題旁邊的二維碼,就可以獲得這一技術的真人教學視頻。
其次,為了能夠讓學生有親切感,教材在具體技術動作展示方面,還特別安排和學生年齡相仿的真實人物進行畫面拍攝,通過一幀一幀的真人拍攝畫面展示技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