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紀委網站刊發《中國紀檢監察報》文章《拿什么拯救“癟了的足球”?》,關注中國足壇,而此前備受爭議的國家隊前主帥卡馬喬的天價違約金問題亦被點名。
11月2日傍晚,隨著廣州恒大隊第四次捧起冠軍獎杯,隨著“足球城”大連首次離開頂級聯賽,2014賽季中超聯賽在平淡和唏噓中收官。
就在同一天下午,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對國家體育總局的巡視反饋意見出爐。“賽事審批和運動員裁判員選拔選派不規范、不公開、不透明”、“比賽違背公平原則、弄虛作假”、“賽事開發經營混亂”、“總局直屬單位權力高度集中”等表述,引發網友特別是廣大足球迷的強烈反響,中國足球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聯賽問題更甚。一方面,假球、黑哨橫行,球員、裁判員、俱樂部負責人乃至足協官員深陷賭球和行賄受賄的泥潭。前些年的足球反腐風暴中,就有謝亞龍、南勇、楊一民等多名中國足協高官因受賄罪獲刑。另一方面,違背公平競賽原則的默契球問題嚴重,盡管媒體和球迷口誅筆伐,問題仍不了了之。更可怕的是,管理部門公信力持續下降,坊間不時傳出“官哨”、“內定”等流言蜚語,甚至連聯賽廣告合同也備受質疑。
承載廣大球迷期盼的各級國字號隊伍的不爭氣、不給力,直接暴露出中國足球的選人和選帥問題。據媒體披露,南勇、蔚少輝等足協官員曾收受國腳贈送的貴重禮品乃至現金,個別球員甚至通過送禮進入國家隊。選帥問題上,國家隊前主帥卡馬喬的天價違約金問題令人費解,青年隊主帥人選更是讓球迷看不懂。人們不禁要問,中國足球選帥標準和程序到底是怎樣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