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隆均 羅超
“我就是大家口中的掏糞工,我叫潘步偉,我干這一行已經有三年時間啦。”對于惡臭,大多數人都避之不及,但潘步偉卻每天與“惡臭”打交道。
記者第一次見到潘步偉的時候,他正在城區鑫洲家園與一伙工友疏通該小區的污水井,抽掉井內油塊、糞便等阻塞物。潘步偉告訴記者,他現在每天都要與這個城市下水道里最為污穢的糞井和糞便打交道。
“掏糞這個活比較累、比較臟,主要氣味太大,一般人還真不愿意干。我現在每天回家都得先洗個澡,不然這個味留在身上好幾天不會散去。”潘步偉感慨地說,“我家里有兩個男娃,他們都知道他爹是干這一行的,但娃娃們沒有因為他爹是掏糞工而感到自卑。他們知道我賺的是干凈錢、辛苦錢,都是勞動所得,很能理解我,我對于這點十分感動。”
潘步偉說,平時市民對他們也比較理解,比較寬容,沒有因為他們是掏糞工而為難他們,有些偶爾還會關心他們幾句。
拿起幾件工具設備,潘步偉和幾個工友共同協作,抽完糞水,又用高壓槍將硬塊擊碎,慢慢將臟物抽到吸污車上,不到一個小時,幾個污水井、下水道就被疏通開來,解決了社區居民室內返水等問題。
“我們現在共同組建了一個維修隊,我是這個隊的負責人。我們主要給家庭、小區、單位等場所提供污水井和下水道疏通排污服務,收點勞務費養家糊口。”潘步偉告訴記者。
潘步偉和工友們動作迅速,不一會就將工具設備整理完畢,駕駛著吸污車前往第二個工作點——位于黃溝路的城投沁園小區。這個小區污水井、下水道發生阻塞,業主向物業反映,希望盡快解決問題。
“一般市區范圍內,客戶打來電話,我們要在半小時到1個半小時內趕到現場。早到一分,就能更快解決問題,避免發生室內返水滲水等問題,造成客戶財物損失。”潘步偉說。
馬不停蹄地趕到小區,潘步偉與工友找到了發生阻塞的污水井,翹起井蓋,一股惡臭散發出來,但他們沒有一點懼色,拿起工具鏟將大塊的臟物慢慢鏟出,使用吸污車將其余糞便等臟物吸走,用高壓槍擊碎硬塊疏通管道。在他們的認真作業下,管道一會就被疏通了。蓋好井蓋,他們也不忘將街面仔細清理一遍,避免附近住戶聞到任何異味。
“干他們這一行很辛苦,要有奉獻精神。不管是白天還是半夜,我們只要給他們維修隊打電話,他們在半小時左右就能趕到現場,迅速處理阻塞問題。”該小區物業經理張春輝說,“我記得去年7月份有天凌晨1點40多,業主給我們物業反映家里返水滲水,我就立即聯系了他們。半小時他們就到了現場,由于房間內高壓車無法進入,他們就用手把糞便一把把地掏出來,順利疏通了管道。他們頂著壓力,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我們對他們是非常認可的。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對他們這個行業給予尊重和支持。”
對于客戶的認同,潘步偉表示非常高興,他說這是他最大的動力,“就算累點、苦點沒有關系。一人臟換萬戶凈,這是值得的。”
潘步偉說,他們上班是不定時工作制,吃飯的時候客戶打來電話說發生堵塞了,他們就立馬放下碗筷,開著吸污車迅速趕到現場。晚上也是隨時待命的狀態,一天24小時都可能成為工作時間。
“我們團隊一開始只有兩三個人,做到現在已經有15名工人了。掏糞排污這份工作讓他們實現了就業,現在每個人月工資在5000至6000元左右。他們都是放得下身子、吃得下苦的人。”潘步偉說。
潘步偉的工友鄧家順從事這個行業也已經有兩年了,記者看到他作業完后手套和身上已經滿是污漬。“這個活有時候有一定危險性,個別情況要下到井底,井比較深,缺氧情況明顯。下水道里也一直有污水往出排,我們都是頂著臭氣在進行排污工作。”鄧家順說,“雖然這份工作很累,但我覺得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