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錢運立
近日,安康中心城市多個管網建設項目現場,機器轟鳴與工人作業的號角聲交織,一派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市市政園林處黨委成立督察工作組,抽調精兵強將,下沉一線,以精準督查推動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在安康東壩白廟雨污分流工程現場,40余名工人排兵布陣、各司其職。8號沉井旁,長臂挖機伸展機械臂奮力取土,泥土落地的聲響沉悶而有力;25號沉井內,工人們彎腰綁扎韌角鋼筋,鋼筋交錯間汗水浸濕了工裝;泵站基坑支護區域,焊花飛濺,工人們正專注進行錨梁焊接作業。
“現在施工特別緊湊,每天都有明確目標,每兩天還有督察組來現場督查,想慢都慢不下來。”正在檢查鋼筋綁扎質量的班長何勇抹了把額頭的汗。為保障進度,項目建立了日計劃、雙日督察、周例會、半月工作調度的全鏈條推進機制。每日收工后,監理單位精準梳理當日完成情況與次日計劃;督察工作組每兩天現場核查計劃執行與質量安全管理情況;每周的工程例會聚焦目標夯實五方主體責任;每半月的調度會則破解工期滯后、外圍保障等難題。
據項目現場負責人何輝介紹,該工程涵蓋1762米污水管道、1316米雨水管道、55座檢查井及1座污水提升泵站,目前已開設頂管工作井17個,完成泵站支護樁47根、頂管39米。項目建成后能填補東壩片區雨污水主干管空白,既能提升城市品質,更能改善漢江水質。
“大家注意,今天進行沉井取土作業,務必觀察周邊土層變化,遇到異常立即停工撤離!”每日班前會上,項目安全員王重吾的提醒從不缺席。項目推行“每日班前教育+周工程例會”機制,前者明確施工要點與安全規范,告知危險因素及應急措施。截至目前,已開展班前教育60余次、工程例會5次,施工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技術能力顯著提升。
在中心城區馬坎十字易澇點整治工程現場,壓路機緩緩駛過,施工人員默契配合,對已鋪設管道開展水穩層鋪設,平整的作業面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次改造不是簡單修補,而是系統性升級。”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王新指著施工圖紙介紹,工程采用“標本兼治”思路,既新建171米大口徑雨水管道,又翻新835米老舊管網,同步優化檢查井布局,目前已完成250米雨水管道溝鋪設。
作為城區南北交通樞紐和商業核心區,馬坎十字日均通行車輛超萬次,此前因管道老化、排水標準低,強降雨時常出現超30厘米深的積水,嚴重影響市民出行與商戶經營。“以前下雨得蹚水進店,現在看著管道一點點鋪起來,再也不用犯愁了!”周邊商戶李欣榮笑著說。
據悉,該工程是安康市“城市韌性提升三年行動”首批項目之一。“督察組每兩天就來現場督辦,幫我們協調解決了施工占道、材料運輸等問題,工期比原計劃提前了近10天。”王新表示,工程完工后將完善中心城區排水管網體系,為構建“源頭減排、管網排放、應急保障”的韌性排水系統添磚加瓦。
今年以來,安康中心城區共推進市政園林項目27個,截至目前,10個建成投用,13個正在實施,4個完成前期工作。
從雨污分流到易澇點整治,督察的“腳步”緊跟項目的“進度”。市市政園林處黨委副書記嚴濤表示:“我們將持續下沉一線,把問題解決在現場、把進度抓實在當下,讓一個個城建項目早日惠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