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龔穎楹 楊瓊)近日,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綠色經濟·活力鄉村”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旬陽市仙河鎮西溝村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園區,沉浸式學習生態農業技術,系統探索綠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
實踐隊員們走進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園區,水歡魚躍,稻香四溢,伴著蟬鳴鳥叫,目睹了村民投放澳洲淡水龍蝦蝦苗的繁忙景象,現場聆聽了一堂生動的“田間課”。項目負責人孫濤詳細講解“稻漁共生”模式(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運行原理、生態優勢及關鍵技術要點等。隊員們就土地規劃、選種育苗、投苗養護、生態防蟲等環節踴躍提問,認真記錄,對“稻蝦共舞、糧漁雙贏”的生態循環模式有了深刻的認識。
“‘稻漁共生’模式成效喜人:畝產稻谷600公斤、龍蝦150公斤,生態米售價每斤高達20元!”座談會上,孫濤介紹的數據令隊員們倍感振奮。聚焦技術推廣難點、校地合作空間及未來發展,隊員們結合專業所學積極建言,就降低農戶初期投入風險、深化研學旅游與種養體驗結合等關鍵問題展開探討。
學以致用,數字助農的靈感在現場碰撞。實踐隊隊員們在座談中談到:“這次田間實踐意義非凡,我們不僅學到了生態農業技術,更在思考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能助力鄉村品牌建設。我們可以利用平面設計特長,為西溝村設計更具吸引力的品牌Logo和宣傳海報,并嘗試通過直播電商,講好‘稻漁米’和‘龍蝦’的生態故事。”與此同時,實踐隊隊員開始嘗試用數字化的眼光和專業技能,去發現、解決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探索為生態農業注入“數智”與“綠色”動能的有效路徑。
據悉,該稻漁種養項目是踐行“兩山”理念,實施“千萬工程”經驗、依托生態漁業“倍增計劃”打造的現代生態農業模式,該鎮大力支持,先后投入專項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及提供技術指導等。實踐隊將持續關注項目進展,推動實踐成果落地生根,為旬陽鄉村產業振興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