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通訊員 劉夏
閱讀潤心,書香致遠。作為干部學習教育“充電站”、教師教學科研“資源庫”,黨校圖書館如何更好發揮文化陣地和閱讀推廣的作用,助力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市委黨校以健全完善多功能圖書館為基礎,創新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悅”讀校園活動,持續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擦亮“書香安康”名片,凝聚共同學習、開放共贏的強大合力,激活黨校高質量辦學新引擎。
陣地煥新,食堂“變”圖書館
春暖花開季,正是讀書時。走進市委黨校圖書館,一股濃郁的書香撲面而來。環顧四周,記者目光很難不被溫馨的環境和簡約的陳設所吸引。
常青綠植增添自然氣息,整齊排列又兼具設計感的暖木色書架滿載哲學、經濟、政治法律、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10余類中外經典著作和暢銷書籍。館內還分區設置了自習區、書法區、沙龍區、公共閱覽區等,電子閱覽、自助茶飲、咖啡機等設施一應俱全……
“設計很時尚,簡約不失優雅。8萬余冊書籍,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一位學員道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說,這里充滿“真理的味道”。
“在學苑大廈建成投用前,這里曾是市委黨校教職工食堂所在地。升級改造成多功能圖書館后,不僅是學員和教職工讀書學習的好去處,也是干部培訓中訪談式教學的授課場地,已成為黨校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和文化傳承的新陣地。”市委黨校校務委員謝應波介紹。
黨校學員是來自全市各條戰線的領導干部和理論骨干,閱讀需求具有鮮明的多層次、多樣化特征。與其他類型的圖書館相比,市委黨校圖書館的特點在于具備豐富的馬列經典、黨史國史、傳統文化等文獻資源,在培養黨員干部理論水準、黨性修養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管理”變“服務”。市委黨校聚焦學員需求,靈活開放閱讀空間,方便學員學習,讓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校園里蔚然成風。
黨建引領,開放興校促融合
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市委黨校持續深化“黨建+”工作模式,將“悅”讀校園活動與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巧妙融合、一體推進。
同時,市委黨校采取“1+1+N”輪辦方式,每期由校內1個主辦科室對接其他單位聯辦,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共同參與,形成“黨建引領、部門聯動、領導帶頭、全員參與”的高效機制,廣泛推動形成以讀書促學習、以學習促工作的良好氛圍。
去年以來,結合“七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和黨紀學習教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重大主題,市委黨校與市委辦、市委直屬機關工委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了30期支部聯建讀書活動,如“‘悅’享書香 喜迎國慶”“領悟改革精神 凝聚奮進共識”等,邀請社區黨員干部、群眾走進黨校,聆聽黨史“微課”,感受情景式教學。
在黨紀學習教育中,市委黨校靈活開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知識競答,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問答環節也隨之成為后續每期活動的固定環節,并及時更新加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五史”及孝義文化、《安康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有關內容,推進黨員干部學習常態化長效化。
“黨校‘悅’讀校園暨主題黨日活動從籌劃到組織再到實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保障有力,無不體現著機關黨建工作的精心精細精致。”第26期“悅”讀校園活動聯辦單位市稅務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劉剛贊嘆道。
服務大局,凝聚干事創業合力
“‘跨越時空的對話’,第一次登臺是在‘悅’讀校園舞臺上,后來經過反復打磨提升成為一堂黨史類專題課程,這讓我積累到了難得的授課經驗。”黨校年輕教師栗時超說。
第2期“悅”讀校園活動中,在分享好書《中國共產黨陜西安康歷史》第一卷時,栗時超創新性插入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情景式再現了“牛蹄嶺”戰役的場景。隨后被打造成情景式教學課程,在全市新任縣處級領導干部培訓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多個班次講授,反響熱烈。
“悅”讀校園活動不僅是讀書分享、交流學習的平臺,更是挖掘好課、培養師資的重要載體,尤其為年輕教師深度學習思考、創新教學形式、積累教學經驗提供了鍛煉展示機會,發掘出一批新專題、好課程。在第22期活動中,市委編辦干部周磊薦讀毛澤東經典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經打磨提升后登上黨校中青班課堂,受到學員好評,也成為豐富干部培訓專題課程、擴充“兼職”師資力量的一次有益探索。
除了讀書分享、課程講授,“悅”讀校園活動中還靈活穿插詩歌朗誦、情景式誦讀、自編快板、小合唱、知識競答、才藝展示等環節,讓黨校和聯辦單位干部職工,走上臺、亮技能、展才藝,在相互學習交流中長見識、增才干、強本領。
“‘悅’讀校園活動以閱讀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增強精神力量,以文化交流提升文明素養、增強文化自信。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辦好、用好這個平臺,拓展內涵、豐富形式,為引領全民閱讀、助推書香安康建設貢獻更多黨校力量。”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周瑞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