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鄒益山
“過去跑七八個部門,現在一窗搞定!這效率,項目至少能提前兩個月落地!”近日,在市政務服務中心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窗口,陜西坤典實業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張全明手持剛辦結的審批單,連連稱贊。
這一幕,正是安康市推行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六個一”改革的縮影。通過“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同踏勘”等創新舉措,將企業報裝平均審批時長壓縮近90%,建設成本直降20%,刷新了項目落地的“安康速度”。
改革破題,從“多頭跑”到“一窗辦”
房屋建筑工程開工前,供水、供電、供氣、網絡等市政服務接入是“硬門檻”。然而,過去企業需向4家市政公用服務單位單獨申請,重復提交材料、多次對接審批,耗時費力不說,還常因管線規劃沖突導致“馬路拉鏈”頻現。
“以往,企業辦理水電氣網等市政服務報裝,僅跑手續就花了兩個月,管線施工還得反復開挖,耽誤工期又增加成本。”張全明回憶道。
痛點催生改革。2023年4月,我市將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整合4類市政公用服務,推出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流轉、一同踏勘、一并審批“六個一”全鏈條服務體系。
如今,企業只需填寫一張表,線上提交至安康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線下到市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口辦理。系統自動分轉至相關單位并聯審批,徹底告別“多頭跑”。
協同攻堅,數據共享讓管線“不打架”
“聯合報裝不是簡單‘物理整合’,關鍵在于打破部門壁壘。”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筑業管理科科長但昭陽介紹。改革后,全市統籌市政管網規劃,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供水、供電、供氣、網絡等單位提前介入項目設計,統一預留管線接口。外線工程實行多部門聯合勘驗、聯合驗收,避免重復開挖和管線沖突。
安康市博元實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喻婷婷算了一筆賬:“過去市政公用服務施工成本占總預算約6%,現在統一報裝后,費用省了20%,工期還縮短了四分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安康市已為32個項目提供聯合報裝服務,平均節約建設費用20%,減少申報材料85%。
服務升級,“營商口碑”成發展新名片
改革不止于流程簡化,更延伸至服務前移。安康市組建“市政服務聯合體”,建立項目庫動態跟蹤機制,對重點工程實行“管家式”服務。
“項目剛拿到施工許可證,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就組織水電氣網市政公用服務單位上門對接,指導我們優化管線布局。”漢濱區第三人民醫院項目負責人汪睿說。此外,推出“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柔性機制,對次要材料允許后期補交,進一步縮短審批周期。
“審批快了,成本降了,企業自然愿意來!”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劉年喜表示,“聯合報裝改革是全市‘營商環境突破年’的重要抓手,將向公租房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等領域推廣,通過優化流程、數據共享、并聯審批,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最安康’服務品牌。”
筆者了解到,安康市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六個一”工作模式,2023年7月被陜西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在全省復制推廣,后被省政府機關黨組納入主題教育調研成果轉化案例。
隨著改革深化,安康市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全流程審批時限已壓減至15個工作日以內,2025年一季度建筑工程新增開工項目同比增加42%。正如但昭陽所言:“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六個一’改革不僅讓企業輕裝上陣,更讓安康在區域競爭中搶得先機。”
從“各自為戰”到“協同作戰”,從“企業跑腿”到“數據跑路”,安康市以“一窗辦”撬動服務效能革命,生動詮釋了“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改革內核。這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正為秦巴腹地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