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成均)近年來,市委編辦圍繞富硒食品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立足硒資源稟賦,結合硒產業發展需求,加強調研論證,優化機構職責、盤活編制資源、引好緊缺人才,推動“中國硒谷”打造富民之路。
市委編辦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圍繞富硒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深入發改、工信、科技、農業農村等部門和富硒產品研發中心等單位及開發區管理機構調研,征求硒產業發展所涉部門單位功能定位、職責劃分、協作機制等方面意見建議,理清理順硒資源調查、產業規劃、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園區建設、質量控制、市場服務等職能職責運行體制,切實推動秦創原富硒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
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機構編制工作全過程,健全秦嶺生態保護機構。推動紫陽省級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硒資源開發研究體制機制。強化科技服務、重點項目、招商引資、數字發展、飛地經濟、電商平臺和魔芋、木瓜、茶葉、絞股藍、拐棗等硒產業領域機構編制力量。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強化生態修復職能職責,健全市縣兩級生態旅游發展服務體制機制,提升縣域品牌優勢,保障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壯大。
創新事業編制管理支持人才引進“十條措施”,強化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盤活用好編制資源,優化人員結構,提升編制資源使用效益。建立全市人才編制“周轉池”,圍繞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近三年向省級爭取“周轉池”編制計劃300余名,為科技、教育、農業農村、文化、開發區等領域引進高層次、緊缺型人才334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建設“幸福安康”和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