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先德)安康市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也是秦巴生物多樣性重點生態功能區,在為京津冀地區提供安全優質戰略水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市財政局重點支持林業增綠增效造林、公益林補償、林業產業化發展、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生態修復、森林防火等工作,推進我市林長制工作高質量開展。
加強財政資金統籌,轉變“零錢”為“整錢”。我市圍繞林長制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統籌協調各級資金,全力保障林長制工作順利開展。積極落實林長制、森林防火、古樹名木等林業發展工作經費,配合相關單位加大林業改革發展資金和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向上爭取力度,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爭取下達林業領域資金4.48億元,重點支持國土綠化、森林資源培育和森林生態保護體系建設。
優化資源配置方式,實現“漫灌”為“滴灌”。理順市縣兩級財政權責利關系,構建與任務相匹配的財政投入機制,引導財政資金向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聚焦,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推動資金分配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不斷提升使用效益。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堅持成本核算控制原則和分類分區施策原則,算好經濟賬、生態賬、民生賬。2024年成功申報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范項目,獲得中省投資5.29億元。
牢固樹立績效導向,確保“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落實中省關于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將林業資金納入財政績效評價范圍,以績效考評為“指揮棒”推動林長制落地落實。依托財政管理一體化系統,從項目儲備、資金撥付、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等方面對林業項目資金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同時將日常管理及重點評價相結合,保證項目謀劃科學、項目實施合規、資金使用有效。綜合采用事前評估、事中管理、事后評價等多種方式,對資金支出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并將考評結果作為測算相關資金的參考依據,與項目入庫、預算安排、政策調整掛鉤,切實將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接下來,市財政局將繼續聚焦工作重點,落實財政支持政策,加強資金統籌整合,強化資金監管和績效評價,助推我市林長制工作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