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安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強化生態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打造美麗中國的“安康樣板”,請您介紹一下,“十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
楊軍:“十四五”時期是全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關鍵五年。全市生態環保工作堅持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為目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進一步強化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全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成果得到鞏固,土壤環境安全可控,生態環境治理、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全面提升,完成省下達的減污降碳目標任務,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總體上,通過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發展之路,推動全市域綠色低碳轉型。
記者: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十分繁重的任務。“十四五”時期,我們怎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楊軍:主要是組織開展好三大行動:一是扎實推進“空氣質量提升行動”,鞏固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成果。持續抓好建筑工地和道路揚塵管控、區域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全市域禁燒作物秸稈工作,強化PM2.5與O3協同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精細化管理和精準化治理。二是繼續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深入貫徹《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深化落實“河湖長制”,扎實推進白石河、蒿坪河、月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整治,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三是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加大固廢、危廢整治力度,開展涉重金屬企業和土壤污染重點單位隱患排查整治,加強耕地分類管理,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快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化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
記者:“十四五”時期,我市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工作要做?
楊軍: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是生態環境部門光榮而神圣的使命。一是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嚴格落實秦嶺區域產業準入清單,嚴把產業準入門檻,加快“三線一單”編制,強化生態紅線管控。二是始終把白石河硫鐵礦污染治理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加快編制硫鐵礦區“一點一策”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認真組織實施。同時做好舉一反三工作,繼續推進蒿坪河流域、旬陽汞礦區等污染整治。三是堅持每年開展1次有主礦山聯合執法檢查,有效遏制各類生態環境破壞行為;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持續推進無主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四是強化執法震懾。采取區域專項執法、聯合執法等方式,持續鞏固“五亂”整治成效,不斷提升秦嶺生態功能,努力把秦嶺安康段打造成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最佳區域。
記者:“十四五”時期,我市在減污降碳、綠色循環發展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楊軍:一是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關,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推動投資、生產、消費等各方面向綠色低碳轉型。二是編制好“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深化低碳城市試點建設工作,深入推進節能降耗,落實好中省碳達峰要求,積極探索碳排放市場交易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三是落實企業清潔生產主體責任,加快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四是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固體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促進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
安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對今后五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戰略部署。推進戰略,落實任務,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需要各級政府及部門擔當履責,需要企業守法盡責,更需要每一個人自覺踐行。每個人都要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自覺將綠色、低碳、環保生態文明理念貫穿于工作、生活當中,凝心聚力共建綠色家園、共享美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