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安康
我是經歷過1983年7月31日安康發生特大洪水災害的人,看到了新舊安康的鮮明對比。那時,漢江上游連降暴雨,河水猛漲,倒灌城區,一片汪洋,遍地狼藉,慘絕人寰。安康城區被淹死的達上千人,東關是一個重災區。
之后,安康城區得到恢復重建,全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不斷發展,特別是近10年發展更快。給我的感覺是,年年都在邁大步,月月都有新變化。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的確是一個新安康,亮點很多,略舉幾條:
——經濟發展開始提速。過去每年的經濟增長率,安康與商洛輪流坐樁,當全省的倒數第一。而2014年全市經濟增長11.7%,高出全省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8.3%,躍升全省第二。
——產業升級具備了堅實基礎。一是“三區兩園”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平臺;二是生態功能區與高新開發區聯手發展“飛地經濟”,為產業興起找到了路子。因而,富硒食品、生態旅游、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較快,農業產業化也有了顯著推進。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去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9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5000元。大多數人已實現了“兩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有保障。
——勾連三大經濟區(西安、重慶、武漢)的交通樞紐基本形成。由以往一兩天的通車里程縮短成半日經濟圈。市內高速公路從無到有。村級道路硬化里程為全省第一。記得過去到西安,坐火車要繞一個大圈,咣當咣當運行20多個小時。從嵐皋來安康坐卡車,把人顛簸得老高,苦膽水都吐出來了。而且塵土飛揚,坐七八個小時,到站下車,乘客都成了灰疙瘩。現在到西安兩個半小時,到縣城一個多小時,到鄉鎮頂多三個小時。
——城市面貌在“雙創”推動下變化顯著。舊居和棚戶被拆除改造,幢幢樓房拔地而起,市區骨架拉大。增建了漢江大橋、城內立交橋和商場地下車庫。興修了多處公園、休閑場所和亭臺樓閣。整修了地下電網、管網、通訊網、排洪網等,氣化工程正在加快進行,市政設施日益配套完善。衛生、治安、秩序得到整治。硬件和軟件一齊抓,安康美麗了。同時,各縣城和各鄉鎮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經過多年的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65%,居全省最高。加之治污堅決,使山青、水綠、天藍。安康城市空氣質量年優良天數達359天。2010年《南方人物周刊》評選中國十座宜居小城,安康榜上有名。這一年平利榮獲“中國十佳最美鄉村”稱號。去年流水鎮入選“中國十大最美小鎮”名錄。一些縣也先后被評為省級生態縣。
——各項社會事業有了新進步。安康城區的“五校北遷”和12所學校擴建改造陸續完成。市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正在加快形成網絡,擴大城鄉覆蓋面。漢調二黃、漢江龍舟以及一些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得到發掘和振興。唱歌跳舞、自娛自樂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得多了,活躍得多了。
看到安康的新變化,想到這些都是歷屆各級黨委、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真抓實干所取得的成果。“我們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來的”。這話一語中的,真實不虛。如今,安康又迎來一次加快發展的新機遇。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要把環保放在第一位,被限制和禁止開發的國土面積達92%,允許開發的僅占8% 。看似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存在矛盾,實則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大政策環境之下,如何提高經濟增速的內生動力?值得探討。
一,運用政策求發展。目前,政策渠道明顯增多,諸如:安康被列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市,全國第三批改革發展試點市,全國14個扶貧開發集中連片特困區之一。9個縣被劃為秦巴生物多樣生態功能區。“十三五”期間要把安康建成全省第二大交通樞紐中心。落實丹江口及其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灜湖被列入全國首批15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項目之中,又于201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大文化基地項目之一。安康有40個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1個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還有:避災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創建美麗鄉村,第二輪退耕還林,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等等。政策渠道就是輸血管道,運用政策求發展,潛力大,靠得住,最實在。要加強對政策運用的研究。
二,把環保作為增速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不可只環保,不發展;更不能只發展,不環保,而要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應擴展和抓好一大批環保工程建設項目,圍繞“漢江水質保護”,對漢江及其流域內各個支流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整修沿江集鎮防洪堤,治理水土流失,處理污水垃圾,減少大氣污染等。這些項目建設,既能改善環境,又使經濟增長,還能帶來效益。要抓住當前機遇,籌劃和推進環保項目建設。
三,提升和壯大支柱產業。當前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支撐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六大支柱產業”喊了多年,絲綢工業竟下降2.3%;安康具有醫藥資源優勢,而藥店里卻看不到本地生產的藥品。常說“產業發展快,全靠農頭帶”,然而有的企業負責人仍是小生產者的思想觀念。要疏理產業發展思路,從推動“抓落實”上出招。例如: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地論證和擬出發展規劃,培訓一批現代企業家,政府與龍頭企業簽訂責任狀,制定獎懲措施。并向龍頭企業派出總監,監督運行。要同時運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兩只手,調控產業。
四,進一步抓好交通建設。流通即是交通,建成了交通樞紐,才能形成物流中心。在大交通上,抓機場建設、鐵路復線,還要爭取“縣縣通高速”。在市內交通上,要互聯互通,四通八達,消滅口袋路、斷頭線。尤其是對幾十個沿江集鎮,在抓碼頭、渡口建設的同時,要架設橋梁,為了減少投資,可修建人行浮橋。這件事情意義重大,修橋補路,勾通鄉村,就會繁榮農村市場。以沿江集貿市場的繁榮,帶動兩山,進而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
老干部退下來之后,不應成天打麻將,那樣沒意思。要關心和支持改革和發展,積極諫言獻策。因為關心安康就是關心自己,就是關心子孫后代。我衷心希望:未來的安康更加美麗,更加富裕。(作者系原市政協副主席)
作者: 王全心
單位: 安康市政協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