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群眾反映稱嵐皋縣藺河鎮茶園村境內,有一棵數百年前的古松。
隨后,筆者從山底一路驅車到山腰公路完頭后,在當地村民代志國、舒模玉的帶領下,開始在荊棘叢林中摸爬上山。從山腰下車處到古松處,需要翻兩道梁、上三道坡、下一道溝、走一段平路。說是路,其實沒有路,茫茫一座青山,里面大樹、小樹、雜草、藤蔓、荊棘從生,兩村民走在前,拿著砍柴刀“砍路”,我們跟在后亦步亦趨。路途中,不時可以看到野豬出沒的腳印以及蛇蟲爬行的身影。然而,都沒能阻止我們去看這棵古松樹的興趣和腳步。經兩次歇腳、吃喝點隨身攜帶的食物后,我們終于不知是多少次汗流浹背爬到了二道梁,遠遠便望見了那棵參天古松,甚是壯觀。
最后的一段平路我們幾乎是小跑去的。來到樹下,一屁股坐在地上,來不及專門休息,便開始仰望這棵樹。說它參天,一點也不假,只見碩大的樹干從兜部筆直而上,兜部粗得需要幾人合圍,而梢部小到似乎只有碗口粗后便消失在茫茫的藍天白云和自己鋪天蓋地的枝葉中了,目測高度約30米。給我們帶路的兩村民和隨行的同志開始牽手“圍”樹,結果剛好三人合抱,兩村民再取出卷尺繞樹兜一量:4.20米,一算,直徑超1.3米,灑下的疊疊濃蔭足有大半個籃球場大,估摸約100平方米。鎮黨委副書記梅才文掏出GPS定位儀測量顯示:該地位于東經108°58′26.40″,北緯32°20′44.53″,海拔1175米。
據村民介紹,這棵古松應該是“人”為種的。距離古松樹數十米的山凹是“仁家老屋場”,解放前住著一戶當地赫赫有名的仁姓大地主。據說松樹當時被認為是正直、剛猛的化身,能辟邪。因此,仁家大地主的先輩在修建房屋時,便在屋場所在山凹的左右兩岸各栽植了一棵松樹,當作“門神”,并在屋基下埋下一塊金磚,作為鎮宅之寶,隨后建起前有廳堂后有花園的三進三出豪宅大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民國年間,仁家地主家業敗落,位于右岸背陰處那棵松樹開始枯萎,到1949年解放時,背陰處那棵松樹徹底死掉,現存的這棵古松,正是位于左岸向陽的那棵,至今仍欣欣向榮。而仁家現在早已人走屋塌,荒草凄凄,只剩下兩梯高大的石坎靜靜矗立。
據藺河鎮林業站長李增學介紹,此古松為東北松。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高級農藝師程良斌聽聞后認為,此古松樹齡至少在700年左右。目前,藺河鎮已將該古松的相關情況上報林業部門,具體情況有待林業部門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