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安康工信部門如何認真學習貫徹該法,用心用情為企業紓困解難,讓民營企業放心干、大膽闖,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市工信局局長張志群。
《民營經濟促進法》根本上回應民企痛點
記者:請您談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理解和認識?
張志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是我國經濟法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這部法律以護航民營經濟健康成長為核心,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升到法律層面,從根本上回應了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與期盼,為民營經濟注入了強大信心與活力。同時《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下一步,市工信局將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指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在安康實現新的跨越,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記者:請問市工信局是如何學習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張志群:自《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以來,局黨組高度重視,組織干部開展集中專題學習3期,深入研讀每一項條款,切實提升干部職工對法律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在全市工信系統內印發了《關于認真宣傳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通知》,將《民營經濟促進法》納入業務培訓課程體系,并舉辦專題培訓1期,參訓企業家100余人。借助安康市工信局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政企交流群等渠道,及時發布法律原文、權威解讀文章、宣傳視頻等資料,擴大知曉度。
記者:在學習貫徹過程中,您認為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張志群:我市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正面臨市場需求收縮、企業訂單減少、產品滯銷,融資難、融資貴,人才引進難且流失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困境。但在看到困難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抓住當下難得的發展機遇,國家和省市政策利好疊加、中東部產業轉移、“兩重兩新”政策、消費結構升級、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等機遇重重。廣大民營企業家要積極應對難以回避的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努力抓住難得的機遇,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優。
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民營企業發展
記者:近年來,市工信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志群:我們致力于為企業打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通過收集各級各類惠企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推送、解讀,確保企業應享盡享,督促兌付2022年以來涉企項目3022個資金11.11億元,通過多種方式推動資金加快兌現,確保政策精準落實,并借助每季度召開的民營企業餐敘會或座談會,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記者:請問市工信局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如何保障政商交往的規范性和透明度?
張志群:我們立足職能職責,一方面搭建常態化溝通平臺,依托民營企業座談會、“五上”企業遍訪、“暖企”行動等措施,局領導班子帶頭深入企業走訪調研,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傾聽企業訴求。同時,邀請企業代表參與政策制定,聽取企業意見建議,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及時公開涉企政策、項目申報等信息,通過政府網站、政務公開欄等渠道向社會公示,確保政商交往過程公開透明。
記者:如何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宣傳解讀,確保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張志群:我們采取了多維度、創新性的舉措,致力于實現惠企政策可感可及。構建了全方位的宣傳矩陣,利用“安康工信”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平臺,不定期推送國家和省、市惠企政策、解讀文章、政策要點以及宣傳短視頻。開展了多元化宣傳活動,組建由工信局業務骨干、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政策宣講團,深入各縣(市、區),開展政策巡回宣講活動,印發《惠企政策匯編手冊》,并對各項惠企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確保企業可感可及。
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在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市工信局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又是如何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
張志群:我們全力支持企業創新提升,定期深入企業走訪紓困,及時解決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引導企業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申報項目,2025年,我市48家企業分獲中小企業設備類技術改造、企業擴大研發經費投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獎補支持。強化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圍繞新型材料、交通裝備、消費電子等市級重點產業鏈,創新性逐鏈組建科技創新團隊,暢通產學研用聯動機制。
記者:如何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張志群:我們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深度融入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出臺《安康市工業穩增長(中小企業及民營經濟發展專項)政策措施》,對民營企業加快產業延鏈升級、設備更新、科技創新等給予一攬子支持政策。引導各縣(市、區)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錯位協同確定主導產業,搭建安康產業鏈協同平臺,促進企業供需信息對接,支持產業鏈鏈長企業發展壯大,并通過訂單共享、技術輸出、供應鏈整合帶動上下游民營企業協同發展。
記者:如何支持民營企業拓展市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
張志群:我們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一方面搭建跨境貿易平臺,組織企業參加絲博會、進博會等國際展會,2024年第八屆絲博會期間,安康高新區20家企業的消費電子、鋰電材料等70件展品吸引了國際客商,簽訂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制品研發生產基地等14個項目,總投資33.1億元。另一方面深化國際產能合作,與西安國際港務區共建“安康-西安電子元器件配套基地”,2024年泰沃云等企業通過融入西安比亞迪供應鏈,實現年產值增長20%。
記者:如何加強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張志群:市工信局出臺《安康市“三百”企業家培養實施方案》,“十四五”以來共組織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培訓5期420余人,并選拔80名優秀企業人才重點培養。全方位構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指導全市27家省級中小企業服務示范平臺和人才服務基地,累計為187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人才招聘、技能培訓和融資對接等各類服務250場次。常態化開展政企溝通活動,通過“一企一策”精準解決企業人才困難。
未來展望與建議
記者:請問市工信局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舉措?
張志群:緊扣全省民營經濟“七大行動”部署,結合本地實際,一方面推動政策穿透式落地。構建“免申即享+精準畫像”服務體系,依托安康產業鏈協同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所屬行業、規模、需求,精準推送惠企政策。另一方面助推產業鏈深度重構。實施“鏈長制+鏈主培育”雙輪驅動,在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重點產業鏈推行“鏈長+鏈主+專家”協同機制。
記者:您對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哪些建議?
張志群:一方面政策要精準滴灌,建立企業“政策畫像”數據庫,通過行業、規模、需求三維標簽,實現研發補貼、技改獎勵等政策“免申即享”。另一方面要在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9條產業鏈推行“鏈長+鏈主+專家”協同機制,2025年每個鏈條培育3家以上“鏈主”企業,帶動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0%。產業集群突破,打造“一縣一特色”集群,建設集群共享平臺,降低檢測、物流成本。
記者:您對民營企業發展有哪些寄語和期望?
張志群: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家要堅定信心,扎根安康!當好“排頭兵”,聚焦實業、深耕主業;當好“創新者”,勇于擁抱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塑造發展新優勢;當好“貢獻者”,守法誠信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安康同成長、共繁榮。
我們承諾,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當好“金牌店小二”,全力解決企業發展難題,讓民營企業在安康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