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瓶車以其輕便、快捷、環保等優點,日益受到市民青睞。可是,電動車騎行后需要充電才能繼續使用,而住宅小區往往沒有集中充電電源,用戶要充電不得不從家里“飛線”到樓下。然而,一條條壯觀的“飛線”既不美觀又隱藏著許多隱患······
□ 記者 羅紀旬 文/圖
電線順樓而下如蜘蛛網
近日,記者在安康城區部分小區調查發現,大多小區沒有修建專門停放電動車的停車棚,也沒有設置充電的地方,住戶充電都從家里“飛線”。一根根電線歪歪斜斜從高空到地上,落地后的插線板許多不拔也不遮蓋,任憑風吹雨打。
在興安門外的幾個小區記者看到,幾條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從高樓到地面,有電瓶車正在充電。這些電線沒有固定,直接就從住戶家窗戶放下來,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已有部分電線褪色和老化。
在江北大部分小區,“飛線”現象也普遍存在。小區里居民樓單元門口都停放有電動車,充電電源也是從樓上住戶家中“空降”至地面。“小區里沒有充電的,我自己花了幾十元專門買了一個插座,從4樓放電線到1樓充電。我也知道很危險,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小區里正在充電的王女士無奈地說。“希望物業公司能考慮到業主的困難,完善小區便民設施。”
“飛線”隱患不可小視
裸露的“飛線”,埋藏的隱患是顯而易見的。
“電動車的動力來源是電瓶,電瓶不僅笨重而且取出或安裝都不方便,從家里放線充電純屬無奈之舉。”市民吳先生說。“電線放在室外,又沒有遮擋,如果有雨水進入插座引起串電,后果會非常嚴重!”
吳先生還說,有住戶把電線從家里引到地面時,并未固定,充實后又不收回,有人晚上路過一不留意就會被絆倒。而且,小區里孩子比較多,如果因為好奇去拉扯懸著的電線或者玩隨便擱在墻邊的插板,一觸碰到通上電的插座和電源線,那就麻煩大了!
據了解,目前全國電動車保有量約1.5億輛,由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逐年上升。2012年8月27日,公安部消防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消防部門要高度重視電動車火災的危險性和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電動車火災防范。
小區應專設電動車充電設施
如何解決電動車充電難呢?據興科明珠花園物業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小區住戶多,用電動車的人也多,又是高層住宅,考慮到拉線充電不安全、不美觀,也不便管理,為此小區專門裝置了充電設備,以方便業主充電。“這個充電站修建得非常好,既能停車又能充電,投幣1塊錢充6小時,不僅省心還很放心,關鍵是比較安全。”正在為電動車充電的張先生說。
興安門小區物業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要想在小區修建充電設置,必須要和業主委員會以及業主溝通好,要理順建成后的產權歸屬、收益分配等問題。而用地也是橫在他們面前的一個坎。小區里沒有多余的空閑地,修建充電設施,就可能要占用綠化帶,有業主肯定會有意見,所以,要修建一個便民設施,只能一步步溝通協調。
那么,在小區里建設便捷集中的充電設施能不能推廣?國家有沒有強制建設標準要求新建小區建集中充電設施呢?市房管局物業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他們也接到過一些小區因為修建充電設施而占用綠地的投訴,但目前國家對小區里是否安裝充電設施沒有明確規定,加之小區用地屬于全體業主共有,所以他們只能引導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完善小區服務設施。
新聞觀察 編后:據報道電動車充電難和充電引發的火災等問題多次見諸各大報端,但始終沒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這可能是因為電動車火災事故是一個個個例,個例“孤掌難鳴”!可是,有關部門恰恰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正是一個個個體的事例,才匯聚起了大禍患。同時,也別小看了電動車充電難,它可是民生大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積極主動引導建筑企業或社會組織,在一些有條件的小區先行先試建設集中充電裝置,并積極總結經驗,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