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2日)就是植樹節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每年參與植樹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但長期以來,市民義務植樹存在著“只管種不管護”的問題,由于栽植方法錯誤或缺少后期管理,樹木成活率較低。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大家普遍認為植樹是件很簡單的事,“只要挖坑、放樹苗、埋土、澆水就可以了。”林業專家表示,植樹其實也是有學問的,從樹種選擇到后期管護,有一個環節做不好,樹木的成活率就會降低。
義務植樹熱情高 選對樹種很重要
“植樹節積極參與植樹,但因為疏于管理成活率很低,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林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農大森林培育教研室主任王乃江表示,造成植樹成活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樹種選擇不得當;二是栽植過程中技術措施不到位;三是缺乏后期的管護。”王乃江說,植樹一定要選擇在當地土壤、氣候條件下適宜生長的樹種,“比如干旱地區就不適合栽種水杉等對水需求高的樹種。”
王乃江介紹,關中地區適合栽植的城市綠化樹種有油松、白皮松、楊樹、欒樹、紅葉李、中槐等;而在荒山區域則應選用鄉土樹種,如側柏、油松、沙棘、紫穗槐等,“干旱地區可以栽植檸條。”
種樹分為“四步走” 挖坑澆水填土有講究
選對了樹苗,正確的栽植方法也很重要。王乃江建議市民朋友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挖一個寬度和深度合適的坑,坑的大小要比樹苗的根球稍大一些。第二步,在栽植前和栽植過程中注意對苗木的保護,植樹時不要去除根系上的泥土,避免失水過多。第三步,適當澆水,北方春季氣候干燥,種樹之后一定要做好保水工作。第四步,將土回填進樹坑,一定要將土壤踩實。
王乃江表示,除了特殊的樹種,普通樹種完全可以不施肥。“但一定要注意選好栽植的時機,一般來說,應該選擇春季樹芽萌動前進行種植,越早越好。而芽子萌發后就不建議大面積種樹了。”
重視后期管護 避免植“數”造“零”
每年植樹節,各地都會開展各種形式、各種規模的植樹活動,但也出現了植樹節一過,對所植樹木不管不問的情況,以致植樹造林變成了植“數”造“零”。
王乃江說,栽植后的樹木需要定期管護,種樹人應重視后期養護環節。“建議種樹后的一到兩年內,每個季度都去給樹松松土、澆澆水,以確保植樹的成活率,使其真正發揮效益。”
王乃江提醒,澆水要遵循“適量”原則,“如白皮松、雪松等樹種,要避免過度澆水。”
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省綠化委員會也倡導大家通過認捐認養、對身邊的植物進行管護等方式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市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為單位或小區的綠地撿拾垃圾、給樹木澆水、修剪枝葉、除雜草、不踐踏草坪等,都是為綠化做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