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記者 周健)正月初七以后,上班一族的家長就開始上班,可孩子離收假還有一段時間,不少家庭出現了“小鬼當家”的局面,“小鬼們”漸漸跳出了家長們監控的視線。成了網吧里的常客。
中學生結伴去玩游戲
3月3日下午,記者在城區一家網吧門口發現,幾名背著雙肩包的男生陸續從網吧內走出。相互之間熱烈討論著網絡游戲里裝備的級別和價格。
這時,其中一名男生的手機響起。男生轉頭對同伴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然后接起了手機。“喂,媽媽,我和同學在金洲廣場打籃球,等下就回家……晚上我想吃酸菜面。”
掛完電話,這名男生和同伴分手告別,還不忘叮囑同伴,回家一定要和家長說是去打球了。
記者了解到,不少網絡游戲都會在假期到來,增開不少新區,推出一些道具的優惠活動。而這些活動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初中到高中期間的未成年人。
“在家玩游戲沒氣氛,我和幾個同學一般都選在家附近的網吧,玩到爸媽差不多下班時再趕回家。就算是爸媽提前到家,我也能迅速趕回去。”一名初一男生說。
無身份證也能上網
為了解真實情況,記者和一名高中女生一起,以只有一張身份證,想要辦兩張上網卡為由,前往了城區幾家網吧調查。
“不可以,最近查得有點緊。她看起來年齡小,要是有人來查,肯定先查她。要是平時都可以。”在巴山路一網吧,收銀員拒絕了一張身份證辦兩張上網卡的要求。
而在江北的一家網吧里,記者提出一張身份證辦兩張卡后,收銀員思考了一會之后接過錢,問了高中生的身份證號,隨后遞出了一張上網小票,根本沒有確認這名女生所提供的身份證號碼是否真實。記者又先后走進多家網吧,幾乎都存在不核驗身份證就讓上網現象。
孩子沒處去家長沒空管
隨后,記者在馬坎公交車站牌附近,就“過完春節,你的孩子去網吧上網你知道嗎?”的問題,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
其中一市民說,過年期間,他們家長也放假,在走親戚的間隙,就有孩子的同學約他一起上網,但在我們的干預下他沒去。可我們收假上班后,親戚也走完了,孩子也沒有地方可去了,便一個人在家呆著,上沒上網還真不好說。市民錢女士表示,每到孩子放假,自己都十分頭疼。自己和妻子都上班,下班到家都是晚上7點多了,沒時間管。而孩子慢慢長大了,根本不聽爺爺奶奶的話。外孫子上初一的市民王大媽則表示,知道孫子經常跑去網吧上網,也對此特別煩惱。“我不能總批評,說得多了孩子就給他爸說不愿意來我這邊住了,這樣女婿反而會誤會。”王大媽說。
對此,不少家長都希望有關部門的能從嚴管理,加大檢查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網吧容留未成年人上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