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記者 吳單)在不久前召開的省兩會期間,省長婁勤儉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安康。從報告的“眼中”看安康,記者帶您解讀報告中提到的安康“新熱點”。
熱點一:安康新機場
報告在“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務。(一)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擺在首位”時提到,“力促安康新機場等一批項目按期開工”。
安康舊機場始建于1938年,1954、1993年進行第一、二次改擴建,期間由于舊機場飛行區等級低,適航機型少,基礎設施落后,存在運營安全等多種原因停航、復航多次,2010年8月再次停航至今。目前,僅為開展飛行員培訓和飛播造林之用。
安康新機場,根據國家發改委可研報告批復,工程按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0噸的目標設計,飛行區等級指標4C。
2014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京到環保部、國家發改委、民航局匯報銜接,推進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截至目前,機場遷建可研報告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總體規劃已獲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批復,初步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試驗段建設用地已完成征收,機場快速干道工程已經市發改委批準立項,正開展可研報批工作。
關于安康新機場建設,我市2015年將積極協調匯報,力爭初步設計批復;召開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完成征遷安置,開工建設試驗段。
熱點二:城鄉總體規劃“多規合一”
報告在“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務。(四)努力創建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新范例”時提到,“在榆林和富平、石泉等地進行‘多規合一’試點工作”。
“多規合一”是一個新鮮詞,是指按照城鄉一體、全域管控、部門協作的要求,編制縣城鄉總體規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土地利用規劃的“三規合一”或“多規合一”,逐步形成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的規劃體系。
去年10月,石泉縣被省住建廳及國土資源廳確定為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試點縣,這一工作的逐步開展為該縣成為“多規合一”試點的重要前提。
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無疑能夠對保護生態環境、優化空間結構、節約集約用地起到非常有力的規范、推動作用,石泉縣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成立了縣城開發邊界劃定工作小組,抽調專人負責該項工作,并制定了城市開發邊界工作實施辦法。
石泉縣被確定了城鄉總體規劃“多規合一”試點縣后,1月底,該縣圍繞打好基礎、優化環境、強化功能,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統籌推進城鄉建設,結合縣域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初稿)。圍繞“多規合一”,提出了構建“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一套機制”的三規融合思路。以“秦巴水鄉、石泉十美”戰略為引領,形成全縣空間布局“一張藍圖”。建設業務協同平臺,實現“一張藍圖”信息共享。完善一套體制機制,真正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這項工作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總結提升階段。
熱點三: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
報告在“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務。(五)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決環境問題”時提到,“支持安康和周至、志丹實施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
2013年11月2日,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研討會在我市召開,主題就是研究如何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學習交流經驗,研究理清思路,著力推進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
2014年4月25日,我市召開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動員大會。明確了“抓命脈,著力構建循環產業體系;抓全域,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抓基礎,全力實施國土空間綠化;抓攻堅,強力推進環境監管”四項重點工作。
去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保護優先、綠色發展、成果共享、優化布局、政策引導”五方面開展探索實踐,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全面展開。加強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9.9%。投資18.6億元建成投運20個縣城污水、垃圾處理廠,目前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85%和90%,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8.4%,漢江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優先發展山林經濟、涉水產業、生態旅游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發展以富硒食品為主的特色產業,加快“飛地經濟”發展和“三區兩園”建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核心聚集區。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目前已經搬遷9.7萬戶37萬人,帶動城鎮化率年均增長2.2個百分點,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2.8%。
今年,我市將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融合,進一步先行先試、試點示范,積極開展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和生態工程試點,推進生態保護、特色產業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探索限制開發區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