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在陽晨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飼養舍內,成群的生豬歡蹦亂跳;飼養舍外,四季如春的大棚里瓜菜飄香。明明是一家生豬養殖企業,卻聞不到一丁點臭味。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為保護好漢江水源地,他們采取封閉飼養方式,把養豬場產生的糞便通過地下管道輸送到厭氧反應罐中,發酵產生的沼氣用于發電,沼液通過地下循環管道,流入現代農業種植園,沼渣生產成有機肥。
陽晨牧業是安康高效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康市把生態文明與群眾致富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出高效循環、生態富硒、綠色休閑農業“三張名片”,開辟了現代農業的廣闊新天地。
發展高效循環農業,樂享生態經濟紅利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安康,是全國富硒土壤資源面積最大、最宜開發利用的富硒區,也是生態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的勝地,還是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
以環境承載為前提,遵循生態規律準則,安康市大力發展循環產業,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列入“三區兩園一中心”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重點,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推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循環開發、區域循環發展,使一批節能減排重大農技項目和“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茶”、“稻鴨共育”、“廢料循環利用模式”得到廣泛推廣應用,使全市畜牧、茶葉、蔬菜、魔芋、林果、漁業等產業快速發展。
據統計,目前全市有現代農業園區311個,其中省級園區31個,市級園區95個。發展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980個。千頭養殖場達到608個,萬頭場68個。年出欄生豬320萬頭,種植魔芋21.3萬畝,發展設施蔬菜11萬畝,林果面積達到20萬畝。
立足富硒資源優勢,聚力開發富民產業
安康市屬于全世界難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區域,主要農作物95%以上含富硒。安康富硒地層厚度達40至50米,還伴生鋅、鍶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屬于“優質、環保、安全”的富硒區域。
為充分發揮“富硒”獨特資源,安康市把生態富硒農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農業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制定了安康市國家級特色(富硒)高效農業院地合作示范區總體規劃,圍繞畜牧、茶葉、魔芋、核桃、水產等主導產業,聯合中國農科院專家成立了富硒豬肉、富硒茶飲、富硒魔芋、富硒水產、富硒糧油、富硒蔬菜(果)、富硒食用菌、富硒飼料、富硒肥料9個富硒產品研發課題組,累計研發新產品72個。
目前,紫陽富硒茶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富硒魔芋系列產品,在全國同類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并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全市初步建成富硒產品基地450萬畝,有富硒產品加工企業127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32家、市級45家;獲準使用富硒食品標志企業52家共72個產品。
全市累計認定“三品”產地86個,產品達到132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11個、綠色農產品2個、有機農產品19個;國家地理保護產品達到5個。“中國硒谷”成為代表安康形象的地域品牌。
提升農業休閑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采摘果蔬、魚塘垂釣、吃農家土菜、捎富硒特產、賞田園風光……每逢節假日,漢陰鳳堰古梯田、平利城關鎮龍頭村,都會迎來不少特意趕來親近大自然、放松身心的游客。
近年來,安康市利用生態、綠色、人文優勢,依托農村山水田園、農耕文化資源和現代農業園區、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等產業發展基礎,積極拓展農業功能,把農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使休閑觀光農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走出了一條集綜合治理、產業開發、科研示范、成果展示、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農業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特色生態休閑農業觀光示范村49個,休閑農莊53個,休閑農業41個,休閑農業節慶5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中國美麗田園3處。全市休閑農業從業人數達2.5萬人,帶動農戶3.3萬戶,年接待631.5萬人,營業收入逾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