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吳莎)近期,電視、網絡新聞屢有報道,騙子假扮受害人親人、朋友,以電話、短信及網絡通訊工具等方式謊稱因急事需現金急用,利用受害人對親人、朋友的關心騙取錢財,老年人因信息閉塞、對行騙騙術識別能力不強,尤為容易上當受騙。這不,這樣的事情竟然也在身邊發生了。
2014年12月5日,兩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來到漢陰縣農商銀行觀音河分理處,稱要辦理存單支取及跨行轉賬業務,接待他們的徐艷玲在詢問二人是否認識收款方時,老太太稱對方是其兒子,老大爺卻稱對方是其朋友。徐艷玲見二人神色有異,便提醒到如果對方不是二人的熟人,請不要輕易轉賬給對方,確認對方真實身份后再決定是否轉賬。老大爺稱有急事,請盡快給予辦理,老太太則在一旁神色緊張,沒有說話。徐艷玲想起,近期看到過有關受害人輕信騙子謊言,為其轉賬而造成財產損失的新聞報道,便多了個心眼,以跨行轉賬需要知道對方賬戶開戶行的具體行名為由,要求老人打電話給對方詢問具體信息,并表示二人可能在電話里給對方說不清楚具體情況,愿意代為老人同對方通話了解具體信息,實則了解對方是否可信。老人幾經猶豫,不愿將手機交給徐艷玲代為撥打,自己撥打數次后仍無法接通。徐艷玲告知老人可能被騙子利用,舉例說明了騙子常用騙術,并警告老人不要輕易轉賬以免造成財產損失。老大爺不理睬徐艷玲的警示,聲稱很明確對方身份,并堅持要轉賬。徐艷玲見阻攔無效,及時聯系觀音河分理處主任王偕聰,將二人帶到辦公室,再次為老人說明騙子常用騙術及近期被騙案例,試圖幫助老人與家中年輕人取得聯系。半小時之后老人終于與兒子取得聯系,兒子表示沒有遇到急事,并未曾向父母撥打過類似電話或發過類似短信,此時老人才明白自己被騙子所騙,差點因輕信謊言而損失錢財。
事后,兩位老人向徐艷玲表示感謝,老太太稱將要轉給對方的七千多元中,六千多元定期存單是早年做民辦教師所積攢的工資,另外還有一千多元是國家補貼的養老保險金,老人攢錢不容易,若真將這七千多元的轉給了騙子,那可真是后悔死了。老太太滿含淚水激動地對徐艷玲說:“今天真是多虧了你這位好姑娘,攔了我們一把,真是太感謝你了!非常感謝!”
平凡的工作崗位,作出不平凡的貢獻。作為一名小小的銀行柜面工作者,在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的同時,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解客戶所憂,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為農村經濟發展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在此,安康信合真誠提醒廣大客戶,遇到此類情況時,多加考慮,及時與家人、朋友取得聯系,確定對方真實身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