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縣長周永鑫介紹園區引領建設現代農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市政府新聞辦“一縣一亮點”第二場新聞發布會
安康新網訊(記者 吳單 通訊員 王濤)12月2日,在市政府新聞辦“一縣一亮點”新聞發布會上,漢陰縣縣長周永鑫介紹漢陰實施園區引領,建設現代農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漢陰縣總結了多年來農業發展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企業為主導,以示范園區為引領,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以打造富硒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鏈為突破口,做精做強富硒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南茶北果川道園”發展布局,構建起“富硒糧油、富硒畜禽、富硒蔬菜、富硒飲品、富硒水產、富硒林果、富硒美食”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目前已建成省級園區4個,市級園區5個,縣級園區22個。今年年初,省統計局公布的縣域經濟綜合考核顯示,漢陰現代農業園區建成面積占比名列全省第21位、安康市第一位。園區機械化率達65%,全縣農業機械化率達50%,走在全市前列。
現場,記者提問道,漢陰現代農業園區主要建在月河川道,只有5鎮,如何推動帶動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答:“龍頭企業促基地,基地做示范,由5鎮產業核心向兩山輻射,在山區各鎮建基地,至11月底,全縣14個鎮全部建有現代農業園區或種植基地。”記者提問: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業合作社發揮怎樣的作用?答:“比如,去年10月成立的蒲溪農機合作社集中土地334畝,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45戶農田代管戶自己不耕種,每畝田最低增收1000元。”……
漢陰縣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項目集聚和產業集群的載體,實現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高度融合,一、二、三產互動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農產品商品率,改變了千百年來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歷史格局。這些做法引起了媒體的興趣,會后,部分媒體還采訪了參會的農業園區企業代表。
中、省、市二十余家媒體參加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