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記者 周健)“這是我們大河生產的手工棉鞋,保暖性好、透氣性強、輕便舒適,不濕腳不臭腳。”這是11月29日下午,地處漢濱北山的大河鎮黨委書記鄒峰、鎮長王誠走進城區安運司批發市場,向圍觀顧客和批發商們推銷大河鎮生產的“棉窩窩”布鞋的一幕。
大河鎮為我市四大古鎮之一。2011年以來,他們緊抓國家避災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先后完成移民搬遷605戶2400余人。這些人搬到了山下,住進了小區,條件雖然好了,可離開了土地,他們的收入來源還得靠外出打工,剩下的留守婦女和空巢老人,除了在家照顧孩子外,沒有其它經濟來源。面對這一現狀,黨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使這一群體能夠就近實現就業,他們引導有著手工鞋制作經驗的王秀蘭、王治龍、陳述明、林復平等成立了4家棉鞋加工廠,為其免費提供房子用于生產布鞋。隨后,又引進了溫州的先進生產工藝和管理技術,并融入大河本土老布鞋的元素,于今年3月19日成立了大河手工鞋業合作社,實現了年產布鞋22萬雙的目標,一下子解決了120多人的就業問題。
廠是建起來了,鞋也生產了出來,其銷售網絡雖已觸及到了西安、武漢及周邊縣區,可現在已經到了棉鞋銷售的旺季,但銷量還遠遠沒達到預期目標。為使布鞋能在安康城區打開銷路,11月21日,在漢濱工商局的牽線下,他們專門組織了一場大河鎮手工棉鞋推介會,取得了好的推銷效果。一位批發商激動地說:“質量這么好的鞋,可惜我們提前不了解。雖然知道的有些晚,但對今年后期和明年的銷售能打下基礎。”當天,在場的商戶紛紛與合作社簽訂了購銷意向合同。
合同雖然簽了,批發商們也訂購了“棉窩窩”布鞋,可銷售情況又怎么樣呢?在最近的一個周里,這一問題成了鄒峰和王誠的心事。11月29日下午,他們又專門跑到批發市場里,向目前還不知道大河 “棉窩窩”的批發商們推銷。
看到書記、鎮長親自出面為山里人推銷 “棉窩窩”,一王姓批發商很是激動,立即記下了聯系方式,表示要盡快和大河手工鞋業合作社聯系,批發他們生產的棉鞋。在這家店里選購棉鞋的顧客,聽了書記、鎮長的介紹后,也立即掏錢購買了他們帶來的樣品“棉窩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