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我市召開全市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動員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要指示,傳達全國、全省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會議精神,通報了全市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項目建設和林業重點工作情況,市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本增對我市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和2014年的建設任務進行了動員部署。
安康是1999年全國、全省第一批退耕還林工程試點市之一,十五年來,共完成退耕還林623.27萬畝,其中陡坡地退耕造林214.08萬畝。工程覆蓋全市十縣區160個鎮辦、2077個行政村,涉及47.85萬農戶、182.7萬人。向全市農民補助退耕還林糧錢50.53億元,戶均增收10560元,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8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0億元。退耕還林帶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全市林業總產值從1999年的5.6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65.5億元,增長12倍。據安康市國民經濟統計公報顯示,1998年全市農民人均林業收入不足300元,2013年全市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躍升到2161元,占當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的32.6%。2008年以來又實施了42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26億元,建設經濟林35.36萬畝。
退耕還林使全市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漢江安康段水質常年保持國家地表水二類標準,安康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超過357天,為全省最好水平。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由退耕前的1.2萬平方公里下降到現在的0.66萬平方公里。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舉措,是解決我國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問題的必然選擇,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并將穩定和擴大退耕還林范圍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336項重點任務之一大力推進。今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將全國具備條件的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退耕還林還草。新一輪退耕還林既是一項生態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根本任務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生態,目標是增強生態功能、擴大森林面積。
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范圍主要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也在退耕之列。要求不得將基本農田、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耕地、坡改梯耕地、上一輪退耕還林地、自行超前實施的退耕造林地以及國家各類營造林項目地塊納入退耕范圍。我省2014年下達的任務主要是針對25度以上陡坡耕地,要求在公路沿線、城市周圍集中實施,重要水源地退耕還林任務將在今后逐年安排。
新一輪退耕還林不限定生態林與經濟林的比例,鼓勵從事農業經營生產的組織和個人依法流轉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強調栽植優選適生樹種,允許間作套種低桿作物,鼓勵發展林下經濟。對符合公益林界定標準的退耕林地,納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急需撫育的納入森林撫育補貼范圍。未劃入公益林的,允許農民合理經營、依法流轉或采伐。
新的補助標準統一按照“還林、還草”兩種標準實施,其中還林每畝補助1200元,另外補貼種苗費300元,共計1500元,在工程實施后第一年8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分別兌現到位。
新一輪退耕還林要求堅持四條原則,即:堅持農民自愿、政府引導原則;堅持尊重規律、因地制宜原則;堅持嚴格范圍、穩步推進原則;堅持加強監管、確保質量原則;夯實三個責任,即:政府責任、部門責任和退耕還林主體責任。從今年起省廳每年都要與各市簽訂退耕還林責任書,市與縣區、縣區與鎮辦也要逐級簽訂責任書,夯實各級政府責任。林業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教育、引導和督促落實各退耕主體的責任;完善檢查驗收制度、兌現公示制度和幼林管護制度,貫徹落實好《陜西省封山禁牧條例》,鞏固好退耕還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