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近連續的降雨降溫,居住在安康山區里的農村家庭開始生火取暖。就在前兩天,這里一戶70多歲的獨居老人就因為取暖時用火不慎引發了一場火災,老人不幸身亡。
著火的這間房子位于半山腰上,當天夜里,等有人發現著火時,火勢已經難以控制,大火幾乎燒毀了所有家具,還奪去獨居老人的生命。(請給尸體遮馬賽克)據警方初步調查,老人積攢的幾萬元現金也被燒完。目前,火災的起因已基本確定是取暖時用火不慎。
安康市消防支隊防火處 參謀 王啟立:“安康這個地區,它冬天沒有集中供暖,市民和村民取暖主要是靠火盆或者是電爐子、小太陽等這些設備來取暖。”
消防人員告訴記者,取暖時用火不慎和取暖設備電氣線路老化是冬季家庭火災的主要原因。而在安康,不少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還有熏臘肉等習慣,讓冬季家庭防火壓力更大。
據了解,去年冬季安康全市發生家庭火災97起,其中農村家庭火災只占到36 %左右,但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卻達到53%以上,高出城市家庭。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農村家庭火災比城市家庭火災發生的次數少,但直接財產損失卻更大呢?
安康市消防支隊防火處 參謀 王啟立:“安康農村很多房子都是土木結構,或者是磚木結構的房子,這種房子特點就是耐火等級太低,發生火災之后很容易形成全面蔓延的態勢。安康的農村往往處于大山之中,山高路遠,好多地方還沒有路,我們的消防車趕到之后,著火的家庭往往房子都到全面燃燒的階段。”
同時,很多山區還存在取水困難,消防水源不足等問題,也是不利于快速滅火救援,所以火災對農村家庭破壞的持續時間更長,涉及面積更大,甚至墻倒房塌。此外,農村家庭多獨居、留守和行動不便的老人,而他們恰恰是最易在火災中傷亡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