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記者 田丕)今年以來,各級各有關部門緊扣深化醫藥體制改革這條主線,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9月19日,我市召開全市衛生醫改工作座談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我市將籌建“安康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該中心整合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安康療養院、市衛生監督所和120指揮中心等市級公共衛生資源,目前,該項目初步規劃設計方案已報市規委會批準,地勘、環評和用地許可正有序推進。全市將分散在鄉鎮衛生院的防疫、婦幼、衛生監督等方面的公共衛生人力物力、設施設備等資源進行整合,在鄉鎮衛生院建立“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中心”,打造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新平臺”,目前已建成124個,占76%。在全市推行公共衛生服務“責任團隊醫師”模式,有效解決了鎮衛生院公衛人員不足和重醫輕防問題;在醫療衛生管理模式上,探索了市級公立醫院監管新路徑,支持各醫院突出特色加快學科發展,實行差異化發展;調整各縣區新農合運行方案,提高了重特大疾病和縣、鎮醫院住院報銷比例,以及三級醫院住院起付線和超出費用的分擔比例,引導病人向基層醫院流動。在全市推廣石泉縣新農合“就醫卡”制度,目前全市已有6個縣區完成了信息化平臺建設,年底前各縣區將全面實行“就醫卡”服務。全面推行了新農合住院總額預付制度和“先診療、后結算”服務模式,減輕了患者負擔,方便患者就醫;市衛生 局、財政局、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還聯合下發文件,對身份不明、無力支付搶救費用的急危重傷患者實施疾病應急醫療救助,明確了救助范圍及起止時限、各部門工作職責、經辦機構和工作流程。
副市長張全明在會上指出,破解深化醫改要統籌推進六項改革,全面深化醫改。一是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合理使用新增醫保資金,完善分級報銷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推開重特大疾病救助。二是加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市縣醫療機構重點項目建設,按照政府公開內容全面完成,開展中藥預防保健服務和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建設。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組,積極發展健康服務業,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推進醫師多點執業。三是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完善藥品招標采購政策和配送管理辦法,引入競爭機制,加強考核和退出管理,建立黑名單制度。建立醫療單位藥品供應質量可追溯監管體系,確保用藥安全。四是積極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規范實施11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和6類19項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確保項目配套資金到位率、及時撥付率達到100%,加大項目績效考核力度,深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合格縣”創建工作。五是加強衛生人才工作。繼續抓好基層醫師培訓、縣級臨床骨干培訓和縣及縣以下醫學本科生招聘工作,強化衛生職稱管理。各縣區要在人才培養引進上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人、留住人,市級有關部門要給予綠燈支持。六是推進信息化建設。按照“百姓一張卡,政府一張屏”的目標,抓好市級平臺、遠程會診系統和基層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加快新農合“就醫卡”信息化建設。
會上,各縣區分管縣區長對今年以來衛生醫改工作進行了匯報,市政府與各縣區簽訂了醫改重點任務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