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實習記者 羅紀旬) 小區是一個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小區的文明程度從某種角度而言決定著一個城市的文明高度。近期,記者對安康城區一些小區進行了探訪,發現小區亂扔亂丟垃圾、“牛皮癬”滿天飛、車輛亂停亂放等不文明現象比較多,這些行為均會給給我們這座美麗的城市涂上污點。
垃圾亂扔、汽車亂停、“牛皮癬”亂貼成了“主旋律”
整齊的單元樓、寬闊的道路、優美的環境••••••這是每一個小區給人的第一視覺印象。但是,當你進入小區后,卻會發現許多小區不文明行為和現象屢見不鮮:金城美墅小區和金華小區,亂扔垃圾、垃圾入不了垃圾桶;興安門花園和金州康城小區,車停在人行道上,有的甚至停在了綠化帶里;金州康城小區,一輛皮卡停在了消防通道上,而且還在消防通道上設置了地樁,在行人小橋欄桿上晾起了被子;開鎖的、家政服務的、商品促銷的等“牛皮癬”小廣告比比皆是,貼在了電表箱上、樓梯扶手上、噴在了墻壁上……
這些不文明現象形成后,不僅影響著小區的軟環境,同時,這種“破壞”與公共秩序的維護所形成的“拉鋸戰”,最終造成的是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是誰“污染”了我們的生活環境
家住金城美墅的王阿姨退休在家,她每天都要出門買菜,只要家里的垃圾袋裝滿了都會帶下樓,放進離單元樓不遠的垃圾桶里。她說:“我的素質不一定高,但是我從不亂扔垃圾。我給周圍的人做不了貢獻,但我可以保證不添亂。”
采訪中,像王阿姨這樣愛護環境的老人還很多。可是,小區的環境為什么“臟”了呢?新科明珠的齊先生對記者說:“小區陋習最嚴重的亂扔亂丟垃圾,都是一些不尊重別人感受的人隨手扔的,這就造成了污染。”
不僅如此,居民小區是一個城市人口最稠密的聚集地,這也理所當然成了小廣告重災區。“門口到處都貼著開鎖的、辦證的、促銷的、家政服務的等等“牛皮癬”。這些小商家為了自己賺錢盈利,卻影響了小區形象和住戶心情。為什么不貼到小區公告欄里去呢?”都市花園的一位居民說。
同時,小區內亂停車、亂鳴笛也是不文明行為的“首惡”,令很多業主不堪其擾。“你看,這輛寶馬車,停在了垃圾池旁邊,讓人家清潔工咋處理垃圾?把你的車碰了蹭了都是事兒!”采訪中,金城美墅的王阿姨望著記者無奈又憤憤不平地說。
采訪中,許多市民認為這些陋習都是習慣造成的。不過,客觀存在的停車位不夠、物業不及時處理垃圾桶等也是造成不文明現象的主因。但是,千條理萬條由,個體素質仍然是決定因素。
怎樣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其實,面對小區對文明的“污染”,許多物業也很頭疼,有的小區則積極做出有益管理的嘗試。
漢濱區新城辦朝陽社區是我市通過建立“小區物業管理自治領導小組”實現小區自治的社區之一。去年9月底,朝陽社區東區居民公推14名候選人,經過民主選舉產生了“朝陽東區物業管理自治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制訂了《朝陽東區物業管理自治管理辦法》。領導小組以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為宗旨,同時負責其它管理辦法的制訂、管理工作的實施。對此,朝陽社區支部書記阮世慶說:“以前社區管理很難,發不上力,使不上勁,現在依靠群眾自選的管理小組,群眾參與管理,參與制定規章,將心比心,事情好辦多了。”但同時阮世慶也透露在工作中也有不少無奈,比如沒有強制手段對違反《自治管理辦法》的業主進行處罰和有效制約等等。
其實,遏制小區不文明現象,除了朝陽小區的做法可以借鑒外,本刊更希望小區業主應把戶外的公共環境當作自己的家,社區、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也可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公民道德知識,提高人們不良習慣和不文明行為對小區造成破壞的認識,同時動員居民積極參與監督,加強對不文明行為的制約,從而達到提升小區品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