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盛夏, 23歲的蘭茹背上行囊,帶著大學生應有的青澀和無畏走進社會大課堂。期間,賣過房、做過文員,在旬陽縣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以一個見習生的身份為成千上百個畢業生做過服務,目睹過他們的艱辛與不易。
一年內,蘭茹不放過家鄉的任何招考信息,公務員、事業單位、社區專干……多次走進考場,屢次鎩羽而歸。短短一年,經歷了4次就業與再就業……
創業,走起!
是就業失敗,是擇業的頹廢,還是歷經滄桑之后的爆發?蘭茹決定放下所有的包袱,奮力一搏,這時的她不再羞澀靦腆,更像個“女漢子”。
創業何其難!項目,資金,人脈,市場,經營管理……這都是擺在蘭茹面前的一道道難坎,蘭茹何去何從?
正當此時,旬陽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園落戶白柳鎮,蘭茹迅速嗅到了商機,決定從這里走出創業的第一步。說干就干的蘭茹,從親戚朋友哪兒七拼八湊,加上銀行貸款籌集了2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
有了創業機遇,有了政府扶持,有了啟動資金,在幾個項目定位上,蘭茹犯愁了!這時,一直默默關注她動向的父親站出來幫她做了最后的決定。有著一定經商經驗的父親建議蘭茹繼續進軍家居建材行業,父親的理由是家居建材行業還有著巨大市場缺口,并且利潤相對可觀,即使經營不善,也不至于短時間血本無歸,更主要的是自己多年摸爬滾打已經摸出了一些經營路子。
有了父親的大力支持,蘭茹覺得又多了一成勝算,底氣十足,在創業園區一口氣租下3個模塊,共計1000平方的經營場地;經過層層篩選,招聘了5名大學生經營組成了創業團隊,專程請來了舅家表哥來負責前期裝修布展。
父母看到女兒沒日沒夜地忙活,那股子潑辣勁兒、干勁兒不亞于一個男孩子,樂在心里,也痛在心里。為了讓孩子多歷練,只好暗中使勁兒,在原有的生意店里抽出所有資金作為女兒下一步拓展市場的備用金。而正在蘭茹前方打拼時,由于缺乏經驗還沒能預計到后面的資金缺口,無助中,父親的雪中送炭,不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給她上了一堂市場經濟的課,讓她明白作為一個創業人,思慮不周全帶來的將是無法估算的災難。
憑著一股激情和闖勁兒走到現在,第一次嘗試到創業的艱辛與不易。
那一夜,蘭茹徹夜未眠!
挫敗中,堅強面對
就在新店面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裝修,迎接著開業大吉之際,父母一直打理的老店里的幾個經營骨干集體辭職,另起爐灶了。
父親一直忙著外圍,母親操持家務,老店的經營重擔也落到了蘭茹這雙稚嫩的肩上。
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蘭茹原有的全盤計劃,此時的蘭茹深知,你別無選擇,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前接手老店,以舊帶新,在嘗試著經營老店的同時積攢經驗,為自己的事業開創新路。
然而,坎坷比想象中還要崎嶇。店里老員工的出走跳槽,帶走的不僅僅是一幫老人手,更致命的就是一大批熟悉的客源。
年輕的蘭茹深知,淚水在任何時候都不解決問題。自己能做的就是替父母扛起重擔,去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自己帶隊,重新打市場,找路子。蘭茹咬緊了牙,堅持了下來,自己親手打理的店子,經營業績絕不能輸給從前!
店子走到了拐點,成功燃燒希望。經歷頗多波折,經費緊張,客戶流失,各種業務渠道疏通開拓。事實證明,這位年輕的女孩是有魄力、有遠見的,短短的3個月從不懂到入行,從零業績到接第一筆大單,接著一個老客戶陸續給帶來了他的8個同事朋友,一口氣簽了8個大單子。經過3個月的打拼,老店子逐漸步入正軌,個人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年輕女經理。
蘭茹在經營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缺乏的不僅僅是經驗,更缺的就是科學嚴謹的管理理念。
為了使黎明建材城發展插上翅膀,蘭茹決定南下江蘇參加學習培訓,學習全新的經營模式,拓展經營思路,轉變經營策略學習計劃。在未來的幾年內有一個質的變化。
剛剛打完一場“拯救戰”,南下將又是一場“轉機戰”。
為夢想,奮力一搏
“過硬的品牌都是經過市場千錘百煉檢驗出來的,要代理就必須代理過硬品牌!”“競爭壓力大,做好售后服務才是拓寬市場的關鍵之策,留住老顧客,發展新客戶,口碑勝過鋪天蓋地的廣告戰!”“傳統的經營模式,有優勢,弊端也不可忽視,現代化經營必須注入!”
這是蘭茹學成歸來最深的感悟。隨著政府的劃行規市穩步推進,滿城開花的零散經營歸類行業逐步向園區集中,建材客源逐步聚集。2013年8月,蘭茹黎明商務裝飾有限公司正式上線,圣象地板等家居建材系列品牌一一走進顧客的視線。過硬的品牌、全新的服務體系只為滿足顧客的最大需求砥礪前進。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的各個領域隨處可見蘭茹的身影,在蘭茹的帶領下,公司的業務不斷地擴展,商品種類不斷增加;服務質量也不斷提升,公司效率大大提高;創業團隊在不斷擴大,至2014年7月公司員工已近30人,公司精誠團結,正不斷地開拓更適合公司長遠發展的全新運營模式。
記者采訪之機,進入白柳創業園區,蘭茹的1000個平方米店面格外醒目。采訪中的蘭茹是愉悅的,“我很幸運,趕上了絕好的機遇,旬陽白柳創業孵化園,對于我們入駐創業大學畢業生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提供低租金、零收費、‘一站式’服務創業環境。”面對記者,蘭茹簡單地表達,字里行間卻是蘭茹內心深深的感恩。
她沒有忘記飲水思源的格言,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她積極響應政府“以創業促就業”的口號,為5名大學生提供了一展才華的崗位,解決了25名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蘭茹的苦心經營,對自己的初衷有了交代,也得到極大的肯定,曾被邀請到2014全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座談會上做經驗交流。她說:“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并不可怕,困難和挫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創業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