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鄭玉潔)今年上半年,我市聚力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率運用、高水平保護、高品質服務,工作質效明顯提升。全市新增專利授權417件,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76件;新增高價值發明專利27件,累計143件;新增商標注冊2675件,累計有效注冊商標28955件。“寧陜香菇”“旬陽拐棗”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定,地理標志用標企業增至122家;新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7筆2941萬元,同比增長61%。
創新轉化成效顯著。認真落實《安康市專利轉化運用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不斷完善以專利轉化運用為導向的知識產權激勵機制。推動地理標志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新增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效指導全市125家企業通過專利快速預審備案,持續提升專利申請質量和授權使用效率。
保護體系持續完善。省市共同簽訂《2025年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項目任務書》,全面啟動安康市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項目建設。創新實施“管查融合”綜合執法機制,部署開展“春茶”“藍天”“守護知識產權”等專項整治行動,立案查處各類知識產權行政案件36件。
服務效能全面提升。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行動,征集企業需求30余項,全面推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無紙化辦理,推薦83家企業申請“秦知貸”。通過主要負責人“坐窗口”活動助力商標政務服務提檔升級,上半年商標業務窗口辦理量同比增長160%。
宣傳培訓亮點紛呈。承辦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陜西分會場暨全省知識產權宣傳周系列活動,建成全省首個市級知識產權主題公園;成功舉辦陜南三市知識產權項目路演對接活動、全市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與運用專題培訓;首部“安康市知識產權專題宣傳片”在官方媒體、街區公園滾動播放,形成全社會創新活力涌動的知識產權濃厚氛圍。接下來,我市將依托特色資源打造品牌亮點,努力開創全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