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通訊員 王婧君
7月31日,白河縣卡子鎮桂花村,隨著黑虎埡(二工區)礦點的最后一車礦渣運至硫鐵礦廢石貯存場,納入《白河縣硫鐵礦區污染綜合治理總體方案》需系統治理的12處廢棄硫鐵礦礦點全部完工。
曾經觸目驚心、“鴨躲魚絕”的“磺水河”,如今清波蕩漾、魚翔淺底。從2000年白河縣人大常委會作出關停硫鐵礦的決議,到治理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這場歷時20余載生態攻堅戰背后,凝結著市縣鎮三級人大以法治護航、以監督賦能、以代表連心的汗水和擔當。
白河硫鐵礦開采始于解放前,上世紀50年代響應國家迅速恢復經濟號召,加大開采力度。八九十年代進入鼎盛時期,當時采礦工人數千名,利稅收入一度占全縣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隨著時間推移,粗放開采導致許多山體傷痕累累,留下一個個礦硐和礦坑,加之露天堆放的礦渣,遇到雨水沖刷滲出重金屬超標、酸性極強的“磺水”,順著境內的小白石河、厚子河匯入白石河,最終流向漢江?ㄗ渔傴P凰村村民劉禮川回憶,當時硫鐵礦周邊的河流魚蝦絕跡、土地減產,河水散發刺鼻氣味,連蚊蟲都不敢靠近。
面對嚴峻形勢,2000年4月,白河縣人大常委會率先作出“停止開采硫鐵礦治理磺水污染的決議”,成為全國較早以人大決議推動礦山污染治理的縣域。以此為起點,白河縣啟動了曠日持久的“治磺”攻堅戰。2000年至2020年間,當地先后實施一系列“硬核”措施,逐步解決轄區群眾安全飲水問題,實施污染治理試點工程,確保漢江出陜斷面穩定達標。2020年8月,在各級資金項目和科研力量支持下,白河向硫鐵礦污染系統根治發起了總攻。
治理進入新階段,如何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在硫鐵礦污染治理中精準發力、靶向突破,成為各級人大履職實踐的重要課題。
安康市人大常委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制定出臺《安康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漢江水質保護條例》《河道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將硫鐵礦污染治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法治框架。同時,經人大代表投票把硫鐵礦環境治理確定為民生實事項目,加大督辦力度;依法作出關于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把提升包括硫鐵礦污染防治在內的生態環境治理水平轉化為全民行動。
在此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以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錨定治理方向、以專題調研摸清問題要害、以跟蹤監督倒逼整改落地,通過全鏈條監督確保治理工作不偏向、不落空。
2024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全成帶領調研組,深入白石河硫鐵礦污染治理等項目工地,詳細了解項目進度、設施運行、治理效果及困難,現場督辦、破解難題。
2024年4月,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專題審議市政府關于白石河硫鐵礦和蒿坪河流域石煤礦污染治理工作情況的報告,直指“氣候影響施工進度、廢渣運輸安全風險、技術需完善”等問題,提出“強化技術支撐、統籌生態修復”等審議意見,并持續跟蹤監督。
市級層面持續發力,在治理一線,各級人大機關及代表也積極履職、擔當作為。
卡子鎮是硫鐵礦污染治理的重點區域,承擔著里端溝、東壩河、西壩河三個治理片區的施工環境保障,累計征地1900畝、拆房54棟、拆除圈舍205個。“這個過程中,縣、鎮人大代表一方面當好‘宣傳員’,爭取群眾理解和支持,引導他們表達合理訴求,為施工掃清障礙;另一方面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生態修復與民生改善相結合。”卡子鎮人大主席柯友軍說。
家住西壩河片區的劉漢芳是白河縣人大代表,見證了西壩河由黃變清的全過程。“閉會期間,我們提出了關于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兩條建議,都被采納并得到有效落實。”談起村子這幾年的變化,她笑容滿面,“現在治理區的道路變成了柏油路,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生活越過越舒坦。”
經過系統治理與持續修復,白河硫鐵礦區煥新顏。目前,納入總體方案的12處礦點已全部完成治理,累計封堵礦硐213個,所有礦點已發現礦硐全部完成封堵,安全處置廢渣174.72萬立方米,生態修復3.6萬平方米。治理區域水質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厚子河入白石河、白石河入漢江、漢江出陜等斷面水質均持續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白石河流域“磺水”里程由56公里縮短到15公里。
治理收官并非終點,后半篇文章怎么做?今年白河縣人代會期間,縣人大代表又提出了《關于加強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工程配套設施運維工作的建議》,涉及以廢石貯存場為核心的配套設施后續運維費用、人員編制,以及相關村道修復、文旅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為治理區可持續發展勾勒清晰路徑。
二十余載“治磺”路,從當年果斷關停的決議,到治理攻堅時的持續發力,各級人大與代表的身影始終在場?吹街噩F生機的“母親河”、群眾飽含幸福的笑臉,白河縣、鎮人大代表方家田感覺很自豪,他說:“人大代表為人民!我們履職的價值,就體現在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