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亞域
今年以來,安康市緊扣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任務部署,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焦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強力落實“七個加力提效”,縣域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全面提升,全市縣域經濟實現“開門紅”。
全域旅游蓬勃發展
寧陜縣以“春來早”為主題,開展了2025年“迎新春”歡樂奔跑、梅韻川情·戲韻新春”“梅香鼓韻·民俗新章”、梅苑集市、秦嶺春早·遇見“梅”好等42場“文旅+美食+體育”系列體驗活動,推出子午梅苑萬畝梅花競放、漢服游園、古箏雅集等“游園看花”系列活動短視頻,單日最高接待量達3.2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并登頂抖音平臺安康市吃喝玩樂景點人氣榜。
嵐皋縣打出政策組合拳,串聯楊家院子省級旅游度假區、巴山大草原等景點,舉辦2025“我們的愛”雪地合唱狂歡演歌會、“巴山秋池·雪趣迎新”新春趣味運動會、雪地項目展演、特色冰雪吊罐宴、“冰雪造浪”電音節等大型活動,借助全網平臺發布嵐皋文旅視頻2400余條,“冰雪嘉年華”“光影燈會”等相關話題總播放量高達1.28億次,累計接待游客同比增長18%。
聚焦“世界鳳堰、中國三沈、陜西雙河口”定位,漢陰縣成功舉辦國家體育總局“體旅融合示范工程”的陜西農信杯·中國汽車登山錦標賽(漢陰站),吸引了來自全國及海外的400余名頂尖車手、千余名車隊成員參與其中,以“國潮文化賦能+數字傳播創新+跨域產業聯動”的三維突破,在鳳凰山119個極限彎道間,開辟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賽道,其獨創的“賽事IP+非遺活化+數字營銷”模式已納入《陜西省“十四五”文體旅融合發展規劃》典型案例,以國家級賽事撬動“文體旅商”四鏈融合新范式。持續舉辦“樂GO漢陰”商貿展銷、“樂食漢陰”富硒美食品鑒及“樂享漢陰”“樂駕漢陰”“樂游漢陰”文化旅游體驗活動,串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鳳堰梯田及雙河口古鎮、雙乳千畝荷塘、盤龍桃花谷、君科玫瑰園、牡丹花遇灣等景點,形成“賽事+生態+鄉村”的立體旅游網絡。
特色農業提質升級
新茶煮雨迎佳客,一壺山水待君斟。3月27日,“硒韻安康春 茶香滿秦巴”2025年“安康富硒茶”春茶開園活動啟動儀式在白河縣宋家鎮雙喜村歌風春燕現代農業園區成功舉辦。白河立足資源稟賦,不斷壯大茶規模、提升茶品質、擦亮茶品牌、融合茶文旅,聚力推動茶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目前白河已累計建成生態有機茶園10.5萬畝,培育規模加工企業44家,開發茶飲產品四大類32個,斬獲國內外各類獎項102個,獲評“全國優質富硒茶產區”“重點產茶縣”等殊榮,白河綠茶、紅茶先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歌風春燕茶園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茶旅融合已成為該縣的綠色產業、優勢產業和富民產業。
寧陜推出“秦嶺山貨大集”“梅苑集市”,挖掘“秦嶺山珍宴”,將冷水魚、野生菌菇、時令野菜等特色食材標準化,配合“山珍帶貨直播”,讓臘肉、蜂蜜、豆腐干、鍋巴等特產銷售額同比增長3倍,強力帶動農民增收。寧陜縣實施農林產業三年倍增計劃行動,“寧陜蜂蜜”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梨子園獼猴桃、秦智核桃油、青龍香菇、玉海香菇獲全國特質農品認證。
3月29日,2025中國紫陽富硒茶開園儀式在向陽鎮富硒茶觀光園舉行。近年來,紫陽縣始終把富硒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首位產業,緊扣特色農產品縣功能定位,堅持“五茶并舉”發展思路,持續做優茶產業、做活茶文化、做足茶科技、做大茶市場、做強茶人才,著力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茶產業體系,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目前,紫陽茶園面積26萬畝,茶葉年產量突破1.2萬噸,帶動12萬茶農增收。
項目建設攻堅提速
旬陽運用“傳統+現代、當前+長遠、現實+虛擬、實體+數字”的“四+”思維,采取“專業操刀、專家指導、專項策劃、專班推進”的“四專”模式,組建了全市17個重點項目謀劃專班,聘請了24家專業機構,搶抓中省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券等政策機遇,結合旬陽資源稟賦,圍繞7條重點產業鏈,狠抓項目謀劃儲備。先后召開20次項目謀劃調度推進會,共謀劃各類項目400余個,超5億元項目20余個。已納入安康市級重點項目88個,總投資226億元,年度投資145億元,其中產業項目61個、占比69.3%。
漢陰縣搶抓“中國秦嶺自駕第一縣”品牌熱度,以賽招商,舉辦“樂投漢陰”招商引資推介活動,成功簽約加工制造、生態旅游、農業養殖等10個延鏈補鏈強鏈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達11.2億元。其中引進的天石匯汽車運動文化產業園項目總投資5億元,總占地100畝,涵蓋酒店、宴會廳、卡丁車訓練中心及賽車大營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作為全市縣區中率先建成的五星級酒店,將成為獨具特色的文旅網紅地標,作為汽車文化主題的頭部項目,還將帶動一系列與汽車和運動相關的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落戶漢陰,將為漢陰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平利縣早謀劃、早部署,認真研究承接國家和省市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縣級富硒產業、工業、消費、就業、生態旅游、房地產等6個方面配套政策,并制作成開年“政策大禮包”短視頻在春節期間廣泛宣傳,加力推動惠企惠民政策直達快享、落實落地,持續提振市場信心,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