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紛
松土、澆水、覆膜……旬陽市雙河鎮謝家村的干部群眾正在羊肚菌溫室大棚里忙活。而在縣城以北的仁河口鎮水泉坪,千畝油菜苗映入眼簾,橋上村玉泉農業農民合作社負責人洪烈憲正在查看前不久的管護成果。南區的石門鎮曹家溝村中藥材種植基地里,群眾有的負責分揀、有的忙著去雜,還有的負責裝運,忙而有序。東區的紅軍鎮紅軍村六組梯田里,挖掘機轟鳴,清園、深翻、靶磨作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準備工作整齊完工。
冬耕春收、春耕春管……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畫卷在旬陽大地徐徐展開。
人才支撐添活力 特色產業發新芽
走進甘溪鎮施家坡村,綿延的桑樹梯田坡坡相偎,如同飄揚的絲帶,返鄉創業新農人胡文迅在桑園里忙著聯系新品桑苗的采購。
用他的話說,學了中央一號文件,聽完鎮上傳達的旬陽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了解到農業政策和大環境持續向好,發展信心更足了。年前在山西、廣東、浙江、四川等地學的新技術也可以派上用場了。
依托創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施家坡村組織發動鄉村能人、返鄉人員投入農業產業,發展產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領銜和輻射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初步建成特色立體復合現代蠶桑示范園,包括標準化示范桑園500畝、現代化養蠶車間1000平方米、桑葉菜加工生產線1條、桑葉茶新型加工設備1臺,桑葉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春無閑日。2月26日,“守望大山”公益項目發起人張新斌和隊友在小河鎮走訪,這是他們今年走訪的第3個村子。截至目前,今年確定了7個村約有400余戶的老人參與“外婆的禮物”公益項目,參與養殖產業以及農副產品銷售。
同時,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負責人的神河鎮返鄉創業能人周智國天天都是忙場子。周智國的國樺食用菌廠里,每天清早,香菇棚里申香1513和9608兩個品種集中開采,一波工人忙采摘,一波工人將菌棒進行翻堆、通風,促進菌絲均勻生長,防止局部溫度過高或發酵不均。
在紅軍鎮廟灣村千畝茶園,工人們正忙著開展春季病蟲害防治,返鄉創業能人尚月開始琢磨一個多月過后的春茶開采……
在旬陽,除了返鄉創業能人、新時代新農人在春耕春管中帶著新思路、金點子,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動能之外,還通過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為農村產業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截至目前,新建高素質農民培育田間學校15所,培育高素質農民600余人,組織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培訓200余人,累計培育頭雁19人,開展高素質農民跟蹤服務示范帶動培訓150余人,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帶頭人脫穎而出。
特色林果迎春風 百花齊放花滿園
剛踏進城關鎮李家臺村的草莓大棚里,混合的果香撲面而來。大棚里采摘忙,大棚外樂開懷,種植戶吳萬清正在張羅著下一批游客進棚采摘。
“這兒的草莓品種多,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帶孩子到這兒來摘草莓,趁著周末帶孩子轉轉。”老城社區張女士說。草莓種植不僅為李家臺村引來了大量穩定的游客,更為當地村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今年是我種植草莓的第五個年頭了,2020年剛開始只種草莓,今年打算20個棚用來種草莓,還有8個棚輪換種西瓜、甜瓜、羊角蜜、火龍果,根據市場需求和環境擴充大棚的果品種類。”吳萬清依靠自己的奮斗,日子越過越好,臉上難掩喜悅之情。
春無閑田。構元鎮萬花果園剛剛完成210畝果樹的施肥,正準備再嫁接部分果樹,緊接著就要開始疏枇杷果子。迎著和煦的春風,段家河鎮薛家灣社區櫻花爛漫,3000畝櫻桃精品示范園區初具規模,櫻花茶、櫻花飲料、櫻桃酒、櫻花果品等產業鏈逐步完善,鎮上的干部群眾正忙著籌備眼下的櫻花節系列活動。
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旬陽市搶抓春時,讓特色產業發展迎來“開門紅”。獅頭柑、櫻桃、黃桃、車厘子、楊梅、甜瓜、草莓、桑葚等特色“土產品”與休閑觀光農業緊密融合,帶動群眾通過參與種植、土地流轉、務工就業等方式實現增收,鎮鎮有瓜果、季季果飄香的喜人局面已形成。
春耕生產搶時節 科技賦農亮新招
苗好七分收。在神河、金寨等烤煙產業大鎮,群眾積極采用今年創新實施的濕潤育苗技術,技術員耐心講述:相比漂浮育苗,新技術育出的煙苗根系更發達,移栽后更有利于生長,操作也簡便,育苗過程處于干濕交替環境,利于提高煙苗抗逆性……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深得人心。旬陽今年采用濕潤育苗技術的面積達16200余畝,占旬陽市育苗總面積32%,為后期烤煙產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大清早,在仙河鎮竹園河村三組的油菜地里,無人機操作員已經檢查好機器、調整好肥料用量,伴著陣陣轟鳴聲,無人機全程機械運轉。不到一個小時,園區30余畝糧油地的育肥工作已經完成。不同于傳統的人工施肥,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緩緩升空,在油菜地上空來回穿梭,實現精準施肥。
“今天使用的大疆T60無人機一次起飛就可以噴灑15畝地,1個小時就可以完成50余畝的施肥工作,之前靠人工用噴霧器施肥,四五個人要干兩天,效率一下翻了好幾倍!”旬陽市天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先智說,“這是我第四次使用無人機育肥和防治。按平均畝產300斤油菜、600斤小麥計算,通過無人機育肥和防治每畝可節省20多元成本,1300余畝糧油總共能節約30000余元。”
同樣在仁河口鎮,千畝油菜地里也采用無人機對油菜進行“一噴三防”管護作業。據農業技術中心專業人員介紹,無人機的使用已經從最初的果樹病蟲害防治,到如今的播種、施肥等多功能作業,并全面滲透到農、林、牧、漁各個領域,依靠其高效靈活、成本低廉、精準作業的優勢,打破傳統春耕費時費力費料的局限。
萬象“耕”新不負春。旬陽市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全力以赴抓實糧油生產管理和農技服務,通過送技術、送政策為產業騰飛發展插上科技翅膀,為全年豐收開好頭、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