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張璇
2月3日,正值大年初六,安康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充滿樂趣與創意的“面塑巳升升”非遺面塑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共同歡度春節。
活動現場,孩子們和家長們圍坐在一起,在非遺面塑傳承人鄭更民老師的指導下,一團團普通的粘土經過揉、搓、擠、壓、按、貼、剪等一系列動作,化作一條條萌態可掬的小蛇。大家一邊制作,一邊交流,現場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非遺文化的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活動結束后,看著孩子們動手完成的作品,鄭更民高興地說:“希望大家帶著‘巳巳如意’的美好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如意康寧、好事連連。”
春節期間,安康博物館推出了“秦巴冬暖 安康過年——博物館里過大年”新春系列活動,設置專門區域持續開展吹塑紙版畫、剪紙、面塑、烙畫等非遺體驗活動以及“一鏡安康”拍照、“漢水長街”年俗等打卡活動,讓廣大市民、游客在博物館里感受濃濃的年味,體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外,安康博物館還推出《滇緬抗戰紀實展》《鑿空秦巴——安康三線(襄渝鐵路)建設展》《斯文在茲——安康文廟與教育概略》等特色展覽,讓廣大市民、游客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歷史知識和地方文化的理解。“這些展覽,帶我回顧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了解了家鄉建設的艱辛歷程,非常有意義。”前來參觀安康博物館的游客吳先生說。
“通過這些活動和展覽,不僅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個了解、體驗、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更在傳承中創新,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市博物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安康博物館以黨建為統領,立足安康市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建設提升增效,全力做好博物館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以觀眾滿意為導向,大幅提升服務能力,走出了一條西部中小博物館運營之路。
據統計,2024年,安康博物館開展各類活動260余場次,全年接待22余萬人次,“博物館里過大年”“博物館之夜”“暑期夏令營”等成了觀眾朋友文化新追求,“到博物館去”已然成為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