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濱區地處秦巴腹地,漢江上游,植被茂密,氣候溫潤,土壤富含硒元素,是業界公認的培植優質茶葉的理想區域。北緯32度茶葉種植的黃金緯度、珍貴的天然富硒資源、兩千年的茶文化積淀,成就了漢濱茶葉卓越不凡的風格品質。
據史料記載,漢濱茶葉始于商周、興于秦漢、盛于唐宋,是我國最早栽培茶樹、最早生產貢茶的地方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唐宋以前就以“金州茶芽”馳名。唐代茶圣陸羽《茶經》將金州劃為全國八大茶區的山南茶區。《華陽國志巴志》記載,金州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茶樹的地方,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宋代飲茶之風風靡西部地區,以茶易馬在川陜地區盛行。明朝詩句“使君題玉版,仙茗自金州”,是安康貢茶生產的有力佐證。在漢江黃金水道上,至今留存著“茶棧村”“糧茶村”等與茶相關的眾多地名和歷史傳說。
好山好水,孕育好茶。漢濱區是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試點示范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區、中國硒谷所在地。境內有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森林覆蓋率72%,漢江兩岸、瀛湖周邊及鳳凰山脈的茶葉主產區,均處在富硒區。據權威機構檢測,漢濱茶葉富含硒、鋅、多酚類和氨基酸等物質,茶葉香氣濃厚,持嫩性強,氨基酸含量高,品質優良,利于吸收,益于健康。理想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漢濱茶葉綠色、有機、無污染、最生態的特質,使漢濱成為天然產早茶、產好茶的絕佳地方,被業界公認為培植優質茶葉的理想區域。
“陜茶一號”,品質之茶。依托百年茶樹,歷經28年艱辛,漢濱區自主選育的“陜茶一號”茶葉新品種,制作的茶產品具有“形美、毫顯、香郁、味鮮、保健”五大特點。據權威機構檢測,漢濱茶葉富含硒、鋅、多酚類和氨基酸等物質,深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陜茶一號”茶產品,經云南農業大學研究檢測,具有“綠茶不傷胃、紅茶好睡眠”的獨特品質。“中國好茶·陜茶一號”聲譽日隆,成為漢濱人民禮敬世界的一杯好茶。
漢濱區區長吳大林(中)攜網絡達人為“陜茶一號”代言
近年來,漢濱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認真貫徹省市加快富硒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全面落實安康市富硒茶產業創新行動計劃,持續做大園區、做強企業、做靚品牌、做優效益,推動富硒茶產業發展,加速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換。截至目前,已建成“陜茶一號”種質資源圃和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年繁育種苗5000萬株以上,茶園總面積21萬畝,培育現代茶葉園區48個、加工茶企78家、茶葉合作社63個,SC認證企業24家、有機認證4家、綠色認證11家,獲得中央、省、市茶葉獎項200余項。2023年茶葉總產量9500噸,實現產值20億元。第十九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漢濱入列“全國重點產茶縣域”。
圍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漢濱區主要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工作。突出“實”字加大扶持。漢濱區委、區政府始終把茶葉產業作為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編制了茶產業“十四五”規劃,分年度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茶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發展路徑、政策保障,強化部門協作,壓實培育責任,形成了齊抓共管、共促發展的富硒茶產業發展格局。在政策扶持方面,先后出臺了《加快富硒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漢濱區富硒茶產業創新行動計劃》等系列支持政策,為富硒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資金保障方面,整合產業發展、蘇陜協作、國際農發基金等項目資金,支持茶葉加工、茶園綠色防控和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為富硒茶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在技術支持方面,全流程提供茶葉生產技術指導,派駐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茶葉生產車間,現場培訓、現場指導,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學院等茶學教授定期舉辦茶產業科技服務高級培訓班,為富硒茶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突出“興”字健全體系。根據漢濱區產業實際,確立了“北山糧油南山茶”的產業布局,在南山區域大力培育發展茶產業,形成了環瀛湖茶葉產業帶、縣河晏壩雙龍茶葉產業帶、大竹園洪山牛蹄茶葉產業帶,以及鳳凰山茶區和牛山茶區的“三帶兩區”茶葉產業總布局,已建成標準化茶園16萬畝,其中“陜茶一號”高標準茶園8萬畝。種質資源保護、良種繁育、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均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突出“綠”字狠抓質量。在產業綠色化方面,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為載體,強化茶葉質量安全建設,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建立茶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漢濱茶葉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在產業標準化方面,持續加強茶園管理和產品質量管控,大力推進“雙品一標”認證和標準制定,目前已發布5項標準,其中3項標準作為安康市地方標準頒布實施。同時,按照標準要求,組織技術人員分區域、分環節,督促企業規范執行“陜茶一號”生產標準,提高茶葉品質,確保產品質量。
突出“廣”字做靚品牌。在品牌整合方面,政府積極引導,推進品牌整合,聚力打造“安康富硒茶”“陜茶一號”區域公用品牌,形成了“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體系。目前,“安康富硒茶”漢濱區授權主體37家。安康富硒茶城建成運營,已有19家茶企入駐經營。在品牌宣傳方面,采取媒體廣告、專場推介、茶事活動等多方式、多渠道,宣傳推廣“陜茶一號”品牌,先后在北京、蘭州、武漢、成都、西安等地舉辦宣傳推介、春茶開園活動,“陜茶一號”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突出“鏈”字加速融合。在“茶葉+旅游”融合方面,以茶產業基地、茶文化體驗園、精品茶旅線路、民宿體驗區為載體,推進茶旅融合發展,以茶為主體的漢濱區龍頭灣·茶語漫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景區,建成茶旅融合示范園5個,推出茶文化旅游線路5條。在“茶葉+科技”融合方面,自主選育的“陜茶一號”新品種,先后被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授予“植物新品種權證書”,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登記為全國第9個茶樹品種,作為唯一茶樹適生優良品種在全省推廣,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茶樹三大主導品種之一。
下一步,漢濱區將繼續把“陜茶一號”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富民強區的支柱產業,培育龍頭企業,擴大品牌影響,保障產品質量,推動漢濱富硒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品牌打造方面,加強種植資源培育、“陜茶一號”種苗繁育、標準化示范茶園基地建設,提升鏈主企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從鮮葉采摘、產品加工、品牌培育、冷鏈物流、電商平臺、市場營銷等環節發揮示范作用,引領富硒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產業提質方面,持續推進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提升茶樹良種化普及和新品選育,提高茶園機械化生產水平,健全完善投入分配、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穩步提升茶產業競爭優勢。在體系建設方面,不斷完善以“陜茶一號”為主的“安康富硒茶”標準體系建設,強化茶葉食品安全意識,建立茶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切實提升漢濱富硒茶產品質量。
“陜茶一號”茶產業是生態友好產業、富民增收產業,漢濱區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精準的舉措、更加有力的保障,抓實抓好“陜茶一號”茶葉產業發展,加快實現“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發展目標。
(作者:漢濱區委副書記、區長吳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