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伊洋 通訊員 陳晨
“聽說今年安康職業技術學院俏得很,分數也比錄取線高了不少咧!”“是啊!最低都比錄取線高120多分。”在今年的招生季,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創造了一項新的歷史,不僅錄取新生數量3747人創了歷史新高,錄取分數也水漲船高,三年制錄取分遠超省控線,24名學生超二本分數線,五年制錄取分也在400分以上。數量和質量得到了雙提升。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
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安康職業技術學院不斷增強適應性,調整優化專業設置,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專業設置上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十三五”期間,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累計培養畢業生2.1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0%。社會培訓4萬人、技能鑒定3.4萬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4.3萬人。建成國家級骨干專業和生產性實訓基地各1個、1+X證書試點項目6個、省級一流專業3個,師生在省級以上教學、技能和體育等競賽中獲獎近400項。
百年滄桑 學院實現跨越式發展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秦巴腹地、漢水之畔的安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安康唯一一所市屬高校,承載著無數學子的夢想與希望。
走進風景如畫的校園,大氣磅礴的校園布局,彰顯著高等學府的氣質。春夏時的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被秋深冬至渲染得色彩斑斕,紅楓似火、翠竹如碧、銀杏撒金。體育場、圖書館,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充滿生機與活力。
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校史館,沿著學院發展歷史的軌跡走過,有一種別樣的感動,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接力前行。從“關南書院”的起點開始,百年風雨兼程,積淀了安康職院厚重的歷史底蘊。合并升格、整體北遷、整體融合,實現了如今跨越式發展。
這些年來,學院積極爭取,累計投入近12億元,全面完成占地630余畝、校舍面積達28萬平方米的新校區建設。教學樓、實訓樓、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建筑美觀、錯落有致,體育館規范標準,功能完善。學院還爭取了項目資金1.5億元,建成安康市公共實訓基地和安康市職業農民培訓中心。2023年使用政府專項債券7000萬元,一般債券1000萬元打造產教融合基地——秦巴區域職教實訓基地,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9日動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年可培訓3萬人,鑒定2萬人,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二期征地89畝,已啟動規劃。
學院擁有價值1.07億元的教學儀器設備、教學用計算機2000余臺、館藏圖書50余萬冊。校園智能門禁系統、學前教育虛擬仿真智慧教室、醫學穿刺虛擬仿真實訓室、生命科技館等信息化基礎設施。智慧校園不斷升級優化,讓學校管理服務和師生辦事更加科學便捷、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南水北調天津援建項目圖書館
溫馨雅致、別有情調的文化交流中心,是學生們開展社團活動、文藝交流的場所。圖書信息中心,數十萬冊的圖書,分門別類,整齊排列在書架上,數字化管理讓圖書查找更加輕松便利。學術交流中心,為師生們研究學習、探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每年學校還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文藝演出、運動會等,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能夠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課余生活。
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有校內、外專業實驗實訓室、實踐基地各100多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此外,學院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學院還與日本、韓國進行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在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與市內外行業企業開展合作辦學,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廣泛的就業創業舞臺。
除了強調專業能力的培養,學院也注重學生的資助和激勵政策。包括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
學院還建立了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為貧困家庭學生建檔立卡,學校給他們提供相應的資助,在生活、學習、心理、實習、就業等方面一對一進行幫扶。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院還提供勤工助學機會。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方式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從而專心投入到學業中。
三全育人 建一站式學生社區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的重要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把分散的相關學生服務部門集中在一起,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務,有效節約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水平與質量。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1個社區(“一站式學生社區”集中區)、3個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圖書信息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9個站點的模式布局,把學院的育人力量和資源整體下沉到學生社區。按照“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要求,在學生社區探索形成一站式集成、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綜合管理模式,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為平臺,推動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更及時、更貼近、更暖心。如完善學生訴求臺賬,運行線上請銷假系統,新設“學生訴求工單”OA機制,協調解決訴求和糾紛。
學生閱讀
在校園安全問題上,不講“下不為例”。學院從制度執行、安全教育、責任落實、督導檢查、應急處理、責任追究等方面下功夫,全力筑牢校園安全防線。讓安全意識入腦入心,讓每位師生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
除了防火防盜防溺水以及校舍安全、食品安全這些傳統安全問題,針對非傳統安全的網絡安全、心理安全等,如開展防詐宣傳,讓學生洞察各種詐騙手段,避免上當受騙。如果發現學生有心理方面的異常,除了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還會安排心理輔導老師和其交流溝通,直到化解心理安全隱患為止。
這些年來,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先后收獲了省級平安校園、文明校園、智慧校園三塊“金字招牌”。
“訂單定向” 育“剛需”人才
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加大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國際合作力度,構建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針對特定技能或崗位培訓需求而設置的“訂單班”,更是受到合作方和學生的青睞。
2017年12月學院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在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中設置“博越班”,在該班畢業后可直接到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公司下屬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和售后企業工作。2018年3月,學院與普瑞達電梯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在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成立“普瑞達電梯”班,該班學生按照公司對應的工作崗位進行培養,畢業后即可直接入職。像這種以企業人才需求方向定制培養的“訂單班”不勝枚舉。
護理專業先后與陜西工運學院、陜西省易通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開設高端養老(海外)就業培訓班。從2017年至2023年,已連續開辦了7期,學成后可在海外就業,也可回國成為養老護理事業高端管理人才。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學生在日本高端養老機構就業,通過就業追蹤,大部分對就業環境、薪酬等方面表示滿意。2020年還開辦了與西日本良友株式會社合作赴日護士就職訂單班,26名學生就讀。
學生實訓課
針對市內各縣區鄉村醫生短缺、人員老化、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從2020年開始,學院先后與寧陜、石泉、嵐皋等7個縣區開展鄉村醫生免費訂單定向培養,在校生達96人。采取減免學費、訂單培養、定向就業的方式讓學生后顧無憂,更專注于學業,培養成才后,也將極大改善地方上面臨的鄉村醫生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現象。
曾被媒體廣泛關注的“寒門孝子”馮莫林,自幼父母相繼失明,他成為家里唯一的一雙眼睛,小小年紀便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從那時起,他就萌發了長大當一名醫生的念頭。2022年通過高考,如愿成為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的一名鄉村醫生訂單定向培養生。他說:“訂單班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制的一樣,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醫學知識和技能,畢業后好為鄉親們服務。”
在2023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上,學院“鄉村醫生免費訂單定向培養”項目參加成果展出,吸引來全國不少單位和企業前來考察交流,開展戰略合作。
名師引路 鑄造工匠精神
學院引進的專任教師趙小燕,是從工作實踐中走出來的女性焊接大師,在焊接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和無數成績,她焊接的船用深冷設備制造成功,取得國家專利局批準的專利,讓中國深海漁船自此有了自己生產的深冷設備。
有著第十三屆“全國技術能手”、陜西省“首席技師”、陜西省“三秦工匠”等系列榮譽稱號的趙小燕這樣說道:“一心一意,保質保量,在此基礎上逐漸提高,把每一條焊縫、每一個焊接產品都當藝術品去做,像插畫、繪畫一樣,賦予美的觀感。”
校園一角
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成一種藝術創作享受,是她的理念。她把自己從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工作經驗不遺余力地教給自己學生,同時也將自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傳遞給學生。她所負責的焊接省級特種作業考試示范點通過驗收,她所帶出來的學生參加工作后,不少人成為行業里的翹楚。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安康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教研室主任毛朝軍。始終站在教學一線,言傳身教。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自己多年來獨有的烹飪技法,撰寫成教材,融入課堂,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在他的精心指導下,他的學生人才輩出,先后完成幾十項菜品創新,獲得國、省、市大獎。他累計培養的兩萬多名學員中,上千人在全國各大酒店擔任行政主廚或廚師長。他個人先后被人社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中式烹調師)領辦人、全國技術能手等多種榮譽稱號。
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地區職業教育專家,安康職院護理學院院長陳紅,深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探索出“脫貧+養老”模式,編寫地方醫養康養特色教材和實操標準,創新了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域職業教育基層醫療衛生和康養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主持養老介護人才國際化校企合作項目成為目前陜西省高職院校赴日介護人才輸出最多、合作企業最多品牌。護理專業納入國家級骨干專業、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2022年護理專業群、學前教育群入圍省級“雙高計劃”建設名單。
在發展的過程中,學院不斷加強師資力量,先后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100余人,申辦市級專家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各1個,學院現有教職工680人,專任教師488人,其中:正高職稱19人、副高職稱139人;碩士學位191人,“雙師型”教師236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省級技能大師、技術能手、師德標兵、優秀教師、教學名師14人,市級突出貢獻專家8人。近年來,教師獲得省級及以上教育教學和科研獎勵50多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實施背景下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433”國際高端養老護理(日式介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分別獲得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
厚德強能 造就成才夢
德為師之本,師以德為先。學院秉持“學生第一、教師優先”的辦學理念,突出“練一技之長、修一身厚德”的培養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體系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以黨建為指引,狠抓師德建設、力行師德規范、強化師德教育、優化制度環境,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帶動教風、促進學風。做好以德治教、以教促管、以德育德,把德育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扶危濟困、愛心幫扶,在學院師生中屢見不鮮。利用技能特長服務基層,開展各種幫扶、愛心慰問活動,通過送醫下鄉活動,在實踐中提升自己、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學院榮獲全省師德先進集體、全市黨風政風行風評議優秀單位。
學院立足安康、服務地方,緊貼安康經濟發展需要,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厚德強能,知行合一”是安職院人的校訓,持之以恒抓內涵,不斷提升技能人才不僅在校師生銘記于心,同時也深深扎根在每一位畢業生的心里。
山河無恙,幸而有你。那年武漢告急,疫情肆虐。曾被評為“陜西省優秀畢業生”,該院護理專業畢業的冉仁玉,時任安康中心醫院感染科一病區主管護士,在國家危難時刻,她說服了家人,馳援武漢,走向抗疫前線。極快的工作節奏、面臨的感染風險、嚴密的防護措施,讓她每天都累到了極點,依然咬牙堅持。
該院護理學院2005級五年制護理一班學習委員,時任安康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的畢業生張朝升也挺身而出。第一時間向院黨委提交請戰書,要求去抗疫一線。他在朋友圈里寫道:“部分隊員今天已進入病房,我們明天也將陸續進入病房,走向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后輩定當不辱使命,有召必出、戰之必勝!”這既是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也是作為安康職院人的傳承與自信。
孫啟長是該院1989年級優秀畢業生代表。2012年,他投資建成漢濱區陽光愛心護理院,以其“以人為本、孝行天下、服務老人、政府放心”的宗旨,秉持“有愛心、有熱心、有細心、有真心”的服務理念,成為全市康養行業的典范。
以優異成績考入事業單位任教的2012級學生郭雯,曾經給母校寫來一封飽含深情的感恩信:“感謝母校對我的培育與關愛,感謝關心愛護過我的各位領導,感謝曾經給我熱忱與奉獻的每一位園丁,你們在引導我們走向未來的同時,更是傳承與譜寫了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傳統與雋永的華章。”她的心聲,也代表了許許多多從這所學校走出的優秀學子們。
如今,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能力持續增強,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在省市重要活動中,學院也有了“席位”和“聲音”。近年來,學院加入了全國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1人入選技能大賽國賽評委專家,多人入選省賽評委專家;鄉村醫生訂單培養,在全國、全省職教活動周展示,承編《安康市“一老一小”方案》通過評審并被市政府正式印發實施。學院連續多年承演了安康龍舟節開幕式壓軸節目、承辦了安康市第六屆烹飪大賽、承擔了國際茶日茶藝展示。
期待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早日成為秦巴一流、省級“雙高”、西部知名、全國有影響力的職教名校,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建設幸福安康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