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20世紀80年代,工人夜校、農民夜校非常普遍,不少人通過夜校求知識、學本領,以彌補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的短板。然而,現如今的“夜校”則有大不同,書法課、聲樂課、朗誦課、中國舞……各種文化藝術類培訓更像是“兒時夢想的延伸”,很多人重新撿起了曾經不得不放棄的“技能”,開啟“錯峰學習”模式。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夜校”?近日,記者走訪了城區部分培訓機構,一些學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為熱愛,所以選擇
“我上學時就很喜歡畫畫,參加過學校的繪畫興趣小組。剛參加工作時,還上過約一年半素描課。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停止了。如今,有這么個機會學我喜歡的東西,當然要來了!只要興趣在,離開校園也可以學習。”阮云是一所學校的會計,今年雖已50歲,但學習的興趣依然不減。
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阮云報名參加了一所培訓學校的書法培訓班,每周六早晚上課,平時也盡量每天堅持練習。“孩子參與興趣班大多是家長出于功利目的安排,成年人工作之余參與繼續學習一定是因為熱愛,熱愛藝術、熱愛傳統文化!”阮云這樣說。
身為公務員的宋女士也有這樣的感受,從2019年開始學習古箏,到現在有4年多,“我一直喜歡中國傳統文化,2019年3月看到一所培訓學校成人古箏課,可以在晚上上課,剛好與工作時間錯開,就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藝術修養。”宋女士表示,學習了古箏以后,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加濃厚,藝術修養也提升了。最大的變化是心性更加成熟,做事更有意志。
家人和朋友、同事的支持也成為阮云和宋姐堅持的重要因素。“我參加培訓班學習是在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信息,現在我身邊也有朋友、同事約著下學期一起學習呢。”阮云這樣說。而在宋女士的影響下,她的古箏圈子也越來越大,很多興趣濃厚的同事也加入其中,她說:“對于女性來說,工作之余繼續學習技能,更多不是平衡來自工作和家庭的關系,而是要轉換思維模式,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要不斷成長,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有激情的工作、學習、生活,不斷尋找新的技能,跨越式成長就一定能實現。”
快樂學習,積極生活
“葫蘆絲是一種能夠讓人內心平靜下來的樂器,幫助人們聆聽內心的聲音,打開自己的感知,用音樂喚醒自己。”王聰是一所培訓機構的音樂老師,葫蘆絲是他教授的樂器之一。據他介紹,目前,培訓班里有各類培訓課程20多種,他主要教授葫蘆絲、口琴和手鼓,跟著他學習的學員很多都是“80后”“90后”。
李波就是一名入“坑”不久的葫蘆絲愛好者。“1995年9月,15歲的我邁進安康師范學校的大門,從一場迎新晚會開始,彈著吉他的學長在舞臺上的那份瀟灑,深深地吸引了我,學習并演奏一種樂器的夢想從此扎根我那懵懂的心靈。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去學習。”李波說:“今年七月份,因病休養,在咨詢了身邊朋友以后,選擇了跟王聰老師學習葫蘆絲,也算是圓了我一個‘少年夢’。從開始的一點都不懂、不會,在王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系統學習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技能,逐漸發現自己由開始的感興趣,進階到真正喜歡這個民族樂器了。”
李波是一名機關干部,他表示,在40歲出頭的年齡、在“零基礎”的前提下,學會了一種新技能,說明自己的求知欲依然很高,學習新知的能力還可以,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尤其是現在工作壓力有時候比較大,繁忙之余,拿起葫蘆絲,吹起幾首曲調,瞬間那疲憊的心靈就快速滿血復活,煩躁的情緒也隨樂曲而去。學習葫蘆絲讓我感覺很快樂,現在葫蘆絲吹奏已經是我調整心態、驅趕疲勞的一種最佳方式。”
“可能因為‘80’‘90’這個年齡段的人,所承受的各方面壓力相對比較大的緣故吧,他們對于這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首當其沖是要讓他們慢下來,用音樂喚醒自己。”王聰說,“目前很多人需要的不僅是一所‘夜校’,而是能夠找到積極的生活方式,找到精神的寄托。”
李波也表示,熱愛學習的人,必然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能更好地促進我們在日益繁忙工作中的樂觀態度和敬業精神。
放下包袱,提升自己
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部分興趣班可能即便學習了,未來也沒有“用武之地”,區區幾堂課也無法達到大師的水準,但是在一刻,精神上的富足帶給人更多前進的力量,其價值遠遠超越課堂本身。
城區一所瑜伽館的周老師表示,成人課堂就像是一個充滿了溫暖和包容的“后花園”,在這里不再是被束縛的職場人,而是自由自在的個體,可以暢所欲言、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在課堂上,每個人都能夠卸下角色、放下包袱,可以真正地釋放自己,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在這個課堂上,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大家都是有趣的人,可以一起分享快樂和美好時光。”
“成年人學習相當于生活的調劑,工作了一天把樂器拿出來,鼓搗幾下,一天的疲勞在這一刻就釋放掉了。”王聰表示,成人培訓班更像他們的“精神健身房”,在為他們減壓的同時,也為他們“充電”,“現在每天晚上的課程都是滿滿當當的,不同于20世紀鉚足勁兒惡補學習的夜校模式,如今很多人選擇在夜校繼續學習的背后折射出大家對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成人培訓班的費用大約是每年3000到4000元,多數學員表示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也有學員表示,如果有公益性質的培訓多一些,就能更好地滿足大家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在市群藝館,公益類培訓課程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據市群藝館館長周墻介紹,群藝館長期面向成年人開設公益性培訓,培訓課程有陜南民歌、書法、國畫、瑜伽等,每班大約20余人,廣場舞、形體課等每班約50人。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時間,學員以退休人員或者文藝社團為主,晚上大多為“上班族”。“大家的積極性很高,每次報名通知一出來,很快就報滿了。”周墻說,“通過培訓,一方面可以豐富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他們在工作之余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放松身心,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安康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藝術是城市的品位,做好全民藝術普及,也是文明城市創建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