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郎海俠 紀圍
“我是從湖北過來的,從事綠松石行業已有20多年了,你看這個手串色澤非常好,可以帶回去送給朋友。”11月5日,入駐白河縣寶石文化產業園的商戶梁世華正忙著給顧客介紹他的綠松石飾品,像他這樣入駐產業園的商戶共有120余家。
今年以來,白河縣認真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關于“打造陜鄂邊際開放合作示范區”的定位要求,依托與湖北周邊縣區之間山水相依、人文相親、經濟相通、利益相關和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淵源關系,在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文化旅游、人文交流、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與周邊縣區開展深入合作,努力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區域協調發展之路。
生態共治 合力守護一江水
“每天早上天剛亮,我們就會過來先巡上一圈,觀察一下江邊垂釣人員的漁具,再看看有沒有違規捕魚、電魚的。水域巡查范圍有49公里,巡完一圈差不多就是1個多小時。”11月19日一大早,白河縣護漁巡護隊隊員熊坤清駕駛著巡護船開展日常工作。
今年47歲的熊坤清家住城關鎮公路村,在漢江河畔生活了幾十年,他對漢江有著最質樸的情感。2017年,全省推行“河長制”時,熊坤清成為白河縣城關鎮公路村的村級河長,2020年,白河縣漁政執法大隊牽頭組建成立了白河縣護漁巡護隊時,他毫不猶豫申請加入,成為護漁隊員之一。
“白河是漢江出陜的最后一道關口,禁捕護漁工作不能放松,2020年8月初,我們與湖北省鄖西縣農業農村部門簽訂了《聯合打擊非法捕撈合作協議》后,兩地就經常組織開展政策宣傳、漢江巡護、聯合執法等行動,針對兩邊跑的漁民、漁船加大了執法力度,效果特別好,現在兩省再也不是‘各管一邊’了。”白河縣漁政執法大隊負責人余秀林說。
為推進跨境漢江河道保護工作更上一步臺階,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該縣還與旬陽市、山陽縣、湖北省鄖陽區、鄖西縣建立了跨境河流“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機制。按照“信息互通、精誠合作、資源共享、協調有序、務實高效”的原則,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常態化開展打擊非法采砂、河道整治等行動,發動兩岸群眾合作共管,增強群眾對河流的保護意識,逐步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目標。
今年8月5日,漢江安康白河段至湖北丹江段試航成功。據白河縣水路交通服務中心主任黑成波介紹,本次試航由白河縣交通局聯合十堰市水資源監測局開展,從白河漢江畫廊小河口碼頭出發,歷時兩天,航程203公里,在湖北鄖西縣、鄖陽區、丹江水路交通和水文監測工作人員的共同配合下,順利到達丹江口大壩碼頭。
時隔20年,安康至武漢漢江航道再次復航,白河人民為之振奮!試航的成功,“黃金水道”的重啟,與良好的水域環境密不可分。漢江之畔的人們因“水”分居,卻也因“水”聯動,在兩岸人民的合力守護下,如今的漢江,碧波蕩漾,鳥飛魚躍,漫步江邊,愜意無限! 資源共享 激發活力促發展
11月16日,來到白河縣政務服務中心“跨省通辦”綜合受理窗口,只見來自湖北省鄖西縣的居民劉先生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企業登記注冊,填寫信息、掃描身份證、刷臉驗證,僅短短的半個小時,注冊手續就順利完成。
“我家住在河對面的老關廟村,平時辦事前往鄖西縣城得花40多分鐘,現在白河縣有了‘跨省通辦’這項業務,從白鄖大橋過來就20來分鐘,工作人員事情辦得又快又好。”說起“跨省通辦”業務,劉先生滿口稱贊。
除了在公共服務方面協同提升以外,白河縣還按照“揚長避短、錯位發展、合作共贏”的思路,結合陜鄂邊際產業發展、旅游資源實際,與湖北周邊縣區共同謀劃發展藍圖。
8月4日,白河縣陜鄂邊際開放合作示范區“相約钖城·清涼夏日”文旅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現場,精彩的文藝節目輪番上演,附近居民與周邊縣區游客紛紛前來暢飲木瓜啤酒、品嘗特色美食,儼然一片歡樂的海洋。次日,首屆“情系陜鄂 暢游漢江”游泳比賽成功舉辦,來自安康、十堰、西安等地的游泳健兒們在寬闊的江面上奮勇爭先,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水上角逐。
“通過舉辦陜鄂邊際大型文旅活動,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促進了兩地的深度交流合作。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漢江畫廊、橋兒溝古街、天寶梯彩農園、廟山寨、卡子張黃大院以及五龍河、龍潭河等毗鄰縣區旅游資源,聯合打造漢江流域周末游、親子游等精品旅游線路,采取景區聯票、折扣優惠等措施,吸引更多游客來我縣旅游觀光,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白河縣文旅廣電局局長程玉春介紹。
9月28日,位于漢江之畔河街新區的白河縣寶石文化產業園如期開園,喜迎八方來客。同步,中國白河綠松石博物館、寶石文化街區旅游服務中心、陜西白河松石文化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揭牌,綠松石原石拍賣、攝影大賽、演唱會、單身青年交友聯誼等活動相繼成功舉辦。這一系列舉措都將有力促進白河經濟、文化、旅游等事業的蓬勃發展,把陜鄂兩地更多的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
“白河縣寶石文化產業園的落地建成,是理念更新與產業轉型的耦合催化,是優勢資源與優質客商的匹配嫁接,是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是‘深圳速度’與‘三苦精神’的融匯互促,是解放思想、深化開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短中生長、化短為長的生動實踐。項目的建成運營,不僅有力推動了我縣綠松石產業邁向健康有序、集約高效、優質高端的發展軌道,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的加速發展,也必將極大提升縣城形象品質,推進‘產、城、人、文、旅’五位一體融合,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在寶石文化產業園開園儀式上,白河縣委書記王日新如是說。
聯防共建 護航發展保平安
“要把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這是陜西省第七屆道德模范、下卡子公安檢查站負責人李宗國常說的一句話。
白河下卡子公安檢查站位于316國道陜鄂交界處,每年進出車流量達20余萬輛,人流量達50余萬人。就是在這里,李宗國和他的戰友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筑牢了陜鄂邊界的安全屏障。
近年來,白河縣公安局積極加強與周邊地區公安機關的聯系,依托下卡子公安檢查站,搭起陜鄂“一站五所”跨區域警務協作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治安共防、案件共偵、協作共商、服務共建”五項機制,極大提升了陜鄂邊際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
同時,白河縣委政法委與毗鄰的鄖陽區、鄖西縣、竹山縣積極對接,簽訂了《平安聯防聯創合作協議》,建立了跨區域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和相鄰鎮人民調解工作室等調解組織,構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體系。針對特殊群體和優撫對象,建立跨區域法律服務協作辦理機制,落實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和退役軍人等優撫對象法律援助案件異地申請、異地辦理工作,切實提升法律服務水平,共同維護陜鄂邊際地區社會穩定。
“我們牢固樹立‘大平安’創建理念,積極探索建立跨區域平安聯防聯創工作機制,全力構建平安信息聯通、矛盾糾紛聯調、治安問題聯治、應急事件聯處、便民服務聯動、平安邊界聯創的工作格局,以共防共治、共建共享提升區域平安聯建工作效能,有力保障了陜鄂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白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建國說。
除在社會治理方面協同開展以外,白河縣還全面推行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三聯”工作機制,與湖北毗鄰縣區開展黨組織結對聯建,定期開展主題黨日、交流學習等活動,推動兩地在基層黨建、干部培訓、人才交流等方面互聯互動。
一個窗口跨省通辦,一場活動文旅互融,一片區域平安共建……點點滴滴只為凝聚共識,跑出陜鄂深度合作“加速度”,畫出雙向共贏“同心圓”。漢江兩岸,一幅攜手向前的合作新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