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儲茂銀
今年以來,紫陽縣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契機,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引導村民樹立文明新風尚,推動村莊環境美化、村民素質提升、社會和諧穩定和農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人居環境改善促精神面貌改變
“現在環境衛生變好了,所以大家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觀,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紫陽縣界嶺鎮箭竹村村民陳清國說。
筆者在該村看到,村民住房依公路而建,沿途擺放著統一購置的垃圾桶,群眾每天產生的各類垃圾自覺倒在垃圾桶內,協管人員和垃圾車一同出發,協助垃圾車司機做好垃圾上車清運。目前,該村以前臟亂的露天垃圾池已全部取締。
“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過后,按照一戶一年100塊錢收取垃圾處理費。因為要收費,老百姓開始都不理解,工作有點難度。我們就通過逐家逐戶地耐心做思想工作,最后老百姓理解了這個事情,都還是很支持的。”該村黨支部書記余世紅說。
人居環境的改變,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與此同時,界嶺鎮通過“人居環境+產業發展”,兩手抓、兩手穩,通過各類“文明”活動,轉變村風民風,進一步促進產業持續發展,助力鎮域經濟水平不斷提升。
村容村貌提升促特色旅游發展
9月23日,筆者來到蒿坪鎮,發現以旅游產業為主的金石村面貌和以往有了“大不同”:沿線的圍墻被一幅幅精美的墻畫裝扮了起來,一道道有關鄉村風貌內容的風景被“搬”到了墻上,各種生動溫馨的畫面讓“文明之花”傳遞到每一個角落,令人賞心悅目。
“今年夏天,我們專門邀請西安美術學院師生,在村上開展‘以青年力量為鄉村美顏’的暑期實踐活動,大家把墻體繪畫藝術和本地鄉村文化結合起來,用畫筆描繪美麗鄉村,為村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蒿坪鎮文化宣傳干部胡名才介紹。
“蒿坪鎮金石村是‘紫陽味道’項目的核心區域,繪制墻畫投入很小、收益很大,對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整村村容村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為‘紫陽味道’項目的實施以及金石村特色旅游度假村、蒿坪富硒康養小鎮的打造起到了促進作用。”蒿坪鎮黨委書記胡淵說。
文明實踐活動促產業項目提速
9月19日中午,紅椿鎮集鎮三期安置點社區工廠至河堤路鐵鋪埡子道路貫通建設項目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們相互配合,正在澆筑最后一節路面。
集鎮居民孫宗蘭站在路邊看著,臉上流露出喜悅:“這條路馬上就要通了,從河壩又多了一條街道,車輛不會那么擁擠了,集鎮也越來越繁華,逛著也方便。”
“最開始修的時候,征地拆遷非常難,鎮上干部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就天天來給群眾做思想工作,最終協調解決了。為了這條路,他們費的力相當大。”工程負責人蔣學善告訴我們。
下午4點,紅椿鎮七里溝社區織襪社區工廠很熱鬧,工人們忙著翻襪、縫頭、定型。據了解,70余名務工人員中,50歲以上年齡的就有31名,占比超過40%。工廠負責人鄧先勤告訴我們:“社區干部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挨家上門宣傳動員,并主動為上年紀的村民一對一教授織襪技術,大家一看一學,發現工作確實輕松簡單,就愿意來廠里上班了。”這些中老年人的加入,既解決了工廠用工不足的問題,又讓留守人員能在家門口上班掙錢,實現了雙贏。
“紅椿鎮始終堅持將文明創建與民生福祉相結合,充分發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作用,切實解決鎮村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紅椿鎮黨委書記汪澤海說。
文明村鎮創建促幸福紫陽建設
今年以來,紫陽縣緊扣使命任務,一體化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全縣17個鎮、207個村、社區先后建立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圍繞黨的政策宣講、思想道德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產業技術提升等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共計600余場次。開展“道德模范、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模范評選活動450余場次,選樹表彰先進典型1200余名。開展集體“升學禮”儀式180余場次,為群眾減輕負擔80%以上“人情”支出。通過文明村鎮的創建,不僅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助推了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紫陽縣還將繼續加強文明村鎮建設,在科學思想引領、塑造文明鄉風、弘揚傳統文化、美化村容村貌、推動產業振興、豐富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為建設崇德向上的幸福紫陽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撐。”紫陽縣委文明辦負責人葉立剛說。
現如今,在紫陽大山深處,各地干部群眾都置身于基層熱土,以更深的情懷和更足的干勁投身各項工作當中,用實際行動書寫時代答卷,讓“茶鄉紫陽美麗新畫卷”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