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天兵 楊敏麗)今年,嵐皋縣在去年所有農村集體經濟完成了5萬元“消薄”任務的基礎上,全縣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倍增計劃”,把增收任務“目標線”提升至10萬元以上。其中,堰門鎮中武和南宮山鎮雙嶺等10個村增收任務“目標線”為50萬元,要求所有村(社區)年底前全面完成。
截至10月9日,全縣12個鎮134村(社區)集體經濟收益10萬元以上達87個,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5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個,經營性收益1824.81萬元,實現了提前2個月“撂早工”。
面對增收的新目標,該縣藺河鎮建立“一村一策”工作方案,以魔芋、茶葉、糧油種植等產業為主導,以烤煙、富硒雞蛋、鐵皮石斛等特色產業發展為增收渠道,通過村村聯合、村企合作,實現互惠共贏。另一方面,該鎮在各村副職干部、村級后備干部、村內優秀人才中選育“職業經理人”7名,帶領村民抱團發展,引領集體經濟增收。目前,全鎮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達到10—20萬元村4個,30—40萬元村3個。堰門鎮引導各村圍繞土地做文章,用好“穩糧擴豆、特色產業”獎補政策,以村集體經濟組織引領,對村欠管田、閑置田實行“村集體經濟組織+反租倒包”的模式,把沉睡的土地資源變為“活經濟”,全鎮8個村,7個村已率先完成10萬元,1個村完成50萬元既定的增收任務。大道河鎮多措并舉,除了實施“村集體經濟組織+反租倒包”模式外,還推行集體經濟+投資固定收益、村集體經濟組織+職業經理人等模式,全鎮1個社區、5個行政村10萬元增收目標提前2個月“交卷”。
與此同時,嵐皋其他鎮村充分發揮區域內各村優勢潛能,發展集體經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其中官元鎮吉安社區、南宮山鎮雙嶺村、滔河鎮興隆村、城關鎮茅坪村、孟石嶺鎮豐景村收益達到50萬元以上,城關鎮茅坪村收益突破100萬,達到10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