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世虎 通訊員 石全平
眼下,秦巴大地一派多彩的豐收景象。旬陽市銅錢關鎮黃泥坪村辣椒種植基地里,紅彤彤的辣椒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就在不遠處,十來個工人正在地里忙著采摘,收獲著喜悅和幸福。
黃泥坪村辣椒種植基地已經成了“網紅”之地。產業鏈完整,辣椒不愁銷售,常有人來參觀學習。“多虧政府資金的扶持幫助,我們正在加寬硬化園區的產業路,還在建設辣椒氣調貯藏庫和辣椒醬加工廠。”基地負責人周尚介紹著自己的園區,難掩心底的高興。
周尚所說的政府資金,正是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如今,像這樣的銜接資金扶持的農業特色產業項目,遍布在旬陽的山山峁峁,逐步壯大群眾的致富腰包。近年來,旬陽市財政局嚴格按照財政銜接資金管理辦法,充分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投入,不斷強化資金績效管理,促使其發揮最大綜合效益,奮力助推鄉村振興。
穩定增收 持續變美 銜接資金開啟鄉村新顏
在旬陽市金寨鎮廟子埡村三組,一大早,工人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緹煷髴赳T紀恩家里今天要來40多名附近的村民幫助采摘煙葉,負責做飯的馮紀安夫婦早就準備好了早飯。
脫貧后的馮紀安夫婦很滿足現在的日子,以前常年務工四處奔波,現在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負責眾君泰生態農業農民合作社工人的伙食。“一天做三頓家常飯,每個月有固定3000元收入。”馮紀安夫婦說,在這里已經連續做了好幾年飯了。
屋外,馮紀恩正忙著招呼,滿臉汗水。望著地里綠油油的煙葉和剛出爐的金黃烤煙,馮紀恩心里既歡喜又憂愁:“現在有政府資金扶持的5個爐子正在烘烤,我還借用了別人2個爐子。就這樣,有時候還不夠用。”
“今年通過流轉土地共栽種了120畝烤煙,目前已經烤了30爐近三萬斤煙葉了,預計全部烘烤完將有六七十萬元毛收入。”馮紀恩介紹,平常用工就十來個人,高峰期可達50多人,工資支出一年能達到40多萬元。記者了解到,在金寨鎮,像馮紀恩一樣100畝以上的專業合作社就有5家,60畝以上的烤煙大戶也有24戶。
“銜接資金更好發揮‘造血’作用和‘撬動’作用,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充沛’的資金保障。”金寨鎮鎮長胡秀斌說,通過銜接資金資助煙葉烤爐建設、園區產業路建設以及其他輔助設施投入,促進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數據顯示,2023年,旬陽市通過中央財政銜接資金支持的項目中,建設煙葉烤爐就達118座,新建和維修煙草產業路36條111公里,煙草種植面積增加2230畝,通過吸納務工、土地流轉、發展煙草等方式,帶動農戶達到250余戶,能夠實現年戶均增收不少于2000元的目標。
鄉村振興,既要“富”,更要“美”。在銜接資金使用中,旬陽不僅大力扶持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還把一部分資金用于必要的基礎設施補短板、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庭院經濟”發展壯大,全面推廣“房前屋后利用好、多種經營收入好、干凈整潔環境好、崇德向善家風好、示范引領效果好”的“五好庭院經濟”。
目前,旬陽庭院經濟備受關注,“五好庭院經濟”模式也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現在家門口路整潔了,房前院后全部種的是葡萄、無花果、大櫻桃、蟠桃……還拾掇了一些盆景花卉,今年差不多能有50萬元進賬,發工資都要發出去十多萬元咧。”段家河鎮李家莊村二組村民向斌自豪地說。
同為段家河鎮薛家灣村七組村民曹成波也是當地發展庭院經濟第一批命名的示范戶,庭院里的櫻桃、拐棗和中藥材白芨、黃姜、柴胡等產業,一年能收入10余萬元。像向斌、曹成波這樣依托庭院周邊資源實現致富增收的隊伍正在穩步壯大,示范戶逐漸成為“大眾戶”。
找準痛點 貼近期盼 銜接資金規劃科學合理
財政銜接資金是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補助資金,在一開始的項目謀劃上,旬陽市就牢牢把握這一點,嚴格按照銜接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嚴控銜接資金使用范圍,明確厘清“負面清單”,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得合規合理。
“緊盯鞏固銜接中的痛點與短板弱項,用好用活銜接資金,慢慢壯大特色農業產業,穩步提升鄉村宜居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筑牢鄉村振興基礎。”旬陽市財政局副局長王修盛介紹,在項目規劃審批上,財政局嚴格管控財政銜接資金績效,同其他部門一道,精細把關,力求每一個項目規劃科學合理。
銅錢關鎮金盆灣村五組香爐溝口至千佛洞公路硬化工程項目,在銜接資金的支持下,終于得到解決;叵肫饚啄昵暗穆访,金盆灣村五組村民劉正聯無不感慨:“自從路面硬化后,大家出行方便了,發展產業更有信心了,娃們也都愿意經常回來看看了。”
“在制定規劃時,我們多次走訪村民,聽取他們的意見,讓真正的需求成為資金規劃的導向。”銅錢關鎮鎮長劉續說,對每一個銜接資金項目,銅錢關鎮都多次組織召開討論會,保障用于支持產業發展和完善鎮村基礎設施短板,確保最大限度發揮帶農聯農益農作用和切實解決群眾最急需的基本民生問題。
圍繞特色產業、彌補基礎設施短板、基本公共服務條件改善等重點領域,今年以來,銅錢關鎮精準謀劃了60個項目,構建了內容齊全、動態管理的銜接資金項目儲備庫,形成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投用一批的項目建設滾動接續格局。
位于旬陽市東北部的雙河鎮,近年來借助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機遇,堅持科學規劃、高點定位、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因勢利導發展稻田養魚、軟籽石榴等特色產業,帶動廣大群眾持續增收。
據悉,雙河鎮立足鎮域經濟發展,始終將銜接資金作為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經濟、聯農帶農經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引擎”,逐步形成特色明顯、規模集中、廣泛受益的產業體系,持續帶動本地農戶實現穩定增收。雙河鎮黨委書記張卿介紹:“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銜接資金助推了產業發展,保障了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了鎮域農業轉型升級,開拓了雙河富民強鎮之路。”
找準發展痛點,貼近百姓期盼。旬陽市財政局實地督導各鎮各村項目謀劃,要求結合各自鎮情村情,充分發揮民主,尊重村民意愿,定期公示公告,提出一批切實可行的項目。
今年以來,旬陽市切實提高項目謀劃的科學性、精準性、可操作性,2023年計劃項目共計498個,整合投入資金總額約3.8171億元,其中,銜接資金2.9157億元,支持產業發展類項目資金1.814億元,產業占比達62.2%。
監管引領 績效賦能 銜接資金效益持續釋放
依托脫貧攻堅時期良好的工作基礎,旬陽市財政局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不斷探索新經驗新做法,讓財政銜接資金在旬陽大地上發揮出顯著的成效。
連續兩年在國家財政銜接資金使用管理績效考評中取得“A”類優秀成果,連年在安康市銜接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中取得優秀格次,探索創新財政銜接資金使用管理一直是旬陽財政人的不懈使命。
“加強監管和績效評價考核是財政銜接資金使用的重要舉措。”旬陽市財政局局長龔永國介紹,“從源頭抓起,強化流程化管理,能夠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最大化。同時也能夠維護項目資金的安全和規范使用,推動鞏固銜接工作的順利推進。”
8月7日,旬陽市財政局與鄉村振興局聯合舉辦銜接資金使用管理及財政績效評價工作培訓會。會后隨即成立3個督查小組,用整整兩個周的時間,對旬陽21個鎮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全面監管督導。
其實,不只是這次監管督導。旬陽市財政局重點把工作做在日常,從前期謀劃、事中監督、事后管理環節發力,從項目謀劃到項目審定、實施、驗收、資產移交和后續管護,穩步推行財政銜接資金績效流程化管理,狠抓三個“貫穿始終”,全方位全過程提升監管質效。
一是績效管理貫穿項目始終。在項目謀劃環節必須把財政績效放在第一位,嚴格推行項目績效和項目建設內容同步申報、同步審批、同步跟蹤監管,確保每個項目謀劃時就能科學合理設定績效目標,項目建設圍著績效目標推進,項目結果與績效設定完全一致。
二是資金監管貫穿項目始終。在項目實施中,嚴控項目資金支出進度,嚴格按照績效考評指標,確保支出進度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在加快支出的同時,嚴把資金安全關口,杜絕出現資金“搶跑”現象,嚴格控制支出進度和項目實施進度一致性。為了更好地掌控各鎮和有關部門銜接資金支出進度,旬陽財政局嚴格執行銜接資金“周報”和“月通報”制度,每周五定期對支出進度進行統計匯總,每月進行通報,以支出進度倒逼項目實施進度,確保銜接資金項目高質量圓滿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三是協同共管貫穿項目始終。在項目監管中,旬陽市財政局堅持以績效評價為核心,統籌協調各主管部門牢牢扛起主管責任,不斷強化系統監管,建立健全項目臺賬和資金臺賬。每年開展不少于兩次聯合督查檢查,全面梳理各類問題,建立問題臺賬和任務清單,壓實責任,對標對表督促整改落實。
在第三季度的聯合督導中,旬陽市財政局對個性問題進行了現場書面反饋,對共性問題以公文形式進行了全面通報,并對歸口突出問題進行了一對一地督辦交辦,要求限期整改,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確保銜接資金效益持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