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張妍 通訊員 楊宗發 郎海俠
“月兒彎,月兒圓,姐姐夢見月兒潭,綠松石,亮閃閃,月亮照出貓兒眼。”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謠,在白河婉轉的鄉音中傳唱著,表達了當地人民對綠松石的喜愛。
綠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又因汴和獻玉、完璧歸趙的故事名揚天下;還因象征著美好平安,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素有“秦頭楚尾”之稱的白河縣,南依巴山,北臨漢江,東、南、北三面分別與湖北省鄖陽區、竹山縣、鄖西縣相鄰,西與旬陽市接壤,特有的富銅、磷、鋁寒武系地質結構,孕育了最為有名的月兒潭綠松石。
松石資源豐富,品質卓越
9月26日,蒙蒙秋雨籠罩著漢江,被雨水洗滌過的“水色白河”更加清新,位于城關鎮河街社區濱江新城,即將盛大開園的白河縣寶石文化產業園,呈現著一派忙碌喜慶的景象。
接待大廳的工作人員熱情洋溢,商家們正滿臉喜氣地懸掛牌匾、有的正在擺放各種造型美觀的綠松石擺件,還有的則正在和顧客交流甚歡。
松石展柜中,擺放著各類精致時尚的綠松石飾品,這些通過雕刻家設計打磨后的擺件、項鏈、手鏈、耳墜等,都是藝術臻品,它們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讓人愛不釋手。
白河縣是優質綠松石原產地之一,縣內麻虎鎮月鎮村、里龍村,中廠鎮迎新村、寬坪村,卡子鎮圣母山,冷水鎮龍洞、穆英座等地均有礦產分布。白河所產綠松石原生礦如松果狀,顏色呈黃、綠、藍等各種過渡色調的葡萄狀或團塊狀,硬度適中、質地細膩,可加工首飾、珠寶等上乘飾品。
為了讓綠松石更多地造福白河人民,近年來,白河縣委、縣政府立足綠松石資源稟賦,圍繞打響“世界瑰寶 白河松石”產業品牌,堅持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自律化發展,制定出臺《白河縣綠松石資源管理辦法(試行)》,成立綠松石行業協會,招引投資10億元的寶石文化產業園項目,實行全鏈條培育、園區化布局、品牌化塑造、強龍頭帶動,強勢推動優勢資源實現生態價值轉化和特色產業壯大。
園區融合發展,意義深遠
今年6月6日,白河縣人民政府與陜西白河綠松石國際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舉行寶石文化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該項目的簽約既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對于進一步豐富完善河街濱江新區商圈業態,推動景城、文城、產城融合發展意義深遠。
白河縣寶石文化產業園效果圖
7月14日,白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白河縣綠松石資源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綠松石資源的保護、開發、勘查開采、生產加工、水土保持、生態環保、稅費征收、經營交易等方面管理問題,讓綠松石產業發展迎來了新契機。
9月3日,白河縣召開全縣綠松石行業協會成立大會,協會的成立,進一步實現了行業抱團取暖、集聚發展的新局面,對資源整合、人才培養、國際貿易、行業交流等方面將發揮關鍵的推動作用。
“我是2017年來到白河做綠松石的,當時白河還沒有加工廠,我看到優質的原料都低價賣到了外地,我就開始在白河開工廠自己加工做成品,開門店銷售。近些年,綠松石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咱們的產業園區馬上就要開園了,我非常開心,希望在園區的帶動下,河街能夠再現過去的繁華。”白河縣綠松石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解厚輝向記者介紹。
“我們白河綠松石歷史悠久、品質上乘,但粗放的加工、銷售方式,浪費了這一稀缺資源,長期以來‘有產無業、有行無市’。綠松石行業協會的成立和寶石文化產業園的建設對進一步規范市場,推動綠松石產業有序健康、高效發展的意義重大。”白河本地商戶李先生說,他笑稱自己是解厚輝的得意門生。
白河縣寶石文化產業園區與湖北省鄖西縣隔江相望,據園區負責人任介紹,該園區占地30000平方米,有珠寶商鋪400余個,集大師雕刻、珠寶銷售、原石交易、展覽展銷、寶石文創、電子商務為一體,計劃建設“松石交易、珠寶共享、文化跨界、科技創新、科普宣教、休閑旅游”六大平臺,著力打造中國綠松石交易中心。
記者注意到,園區中的綠松石博物館設計現代,據介紹,博物館立足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借鑒傳統展館的設計規范,在展柜、雕塑造景的基礎上,融入當下流行的數字科技,打造多媒體技術與光影科技深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同時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服務、礦洞體驗、網紅打卡、親子互動、5D影院等,全力打造一個集傳統文化、科技、休閑于一體的多元化綠松石博物館。
松石市場可觀,未來可期
“綠松石的這幾年的行情非常好,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好,把綠松石產業當重點來抓,這樣有資源、有平臺、有市場的行業,我當然是信心百倍,就在昨天,工商部門還上門給我們辦理了營業執照呢!”梁世華告訴記者,除了政府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園區公司的后勤服務也非常到位,只要有誰貨到了,一幫后勤工作人員就積極主動幫忙搬運。
湖北商人梁世華,入行綠松石行業20余年,從90年代開始就經常到白河買綠松石原料,從小打小鬧到現在入駐產業園區,他見證了綠松石的華麗巨變。
“我算得上半個陜西人了,你看入駐的這些商戶都是我的老朋友,以前大家單打獨斗,現在這里已經入駐了100多家了,有了這樣的大家庭,大家聚在一起抱團發展,財源也自然廣進嘛。”梁世華的笑容滿滿。
同樣是湖北商人的萬先生,在北京、西藏都從事著綠松石銷售,多年來也是一直在白河購買原材料,這次聽說白河原產地有了產業園區,毫不猶豫又來新開了一家。
“我以前在廣東佛山雕刻琥珀的時候,很多朋友拿著綠松石請我雕刻,松石質軟比較好雕,它太美了,什么首飾都沒有它搶眼,它集護身、觀賞和收藏的價值為一體,比琥珀更受市場歡迎。認識張董很多年了,隨他來到白河,看到這里山清水秀,氣候濕潤,飲食也特別適合我的口味,我們在橋兒溝那兒租住的古色古香的大院子,今年中秋就在那兒過節啦。”顏值和價格一樣美麗的綠松石,是雕刻家徐安眼中的珍貴寶石。
在國家職業雕刻技師劉喜長眼中,自從2009年看到綠松石以后,就覺得它越來越好看。“我們經常做客戶回訪,綠松石不僅在西藏被視為神圣的石頭,在北京的文玩圈也很受歡迎,深圳、西安都有很多喜歡的人群。隨著對它了解的深入,我在雕刻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記者采訪到正在忙碌的寶石文化產業園區董事長張鐘龍,得知這位年輕有為的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輕工珠寶工藝品高級雕刻師,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從事琥珀雕刻行業16余年。其作品涵蓋花、鳥、魚、蟲、人物,從傳統技法入手,借用現代中西技法,巧用原石俏色、紋理,刀隨心轉,意起心境,曾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現任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琥珀分會副秘書長、深圳市琥珀商會會長、深圳市寶安區第六屆人大代表、深圳市松崗琥珀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們致力于打造集綠松石買賣交易、綠松石文化博覽、綠松石文創產品宣傳等相結合的商業、文化綜合交流中心,并同步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以迎合當前全球數字化經濟大趨勢。同時我們將始終注重交易市場的監管和風險控制,嚴格遵守相關監管標準,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和誠信度。”張鐘龍信心滿滿,胸有成竹。
世界瑰寶,白河松石。相信隨著白河綠松石國際交易市場的投入運營和“寶石文化節”系列活動的開展,這里的綠松石產業將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