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8月25日清晨,天還未亮透。家住鎮坪縣曙坪鎮聯合村大圣寨41歲的官有林已在打掃院落,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游客。
自去年8月份投資20多萬元將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后,官有林和妻子就從上海一家汽修廠辭職,返鄉當起了民宿老板。目前還在試營業,來的客人還不多。但“環境好,菜品實惠又是當地特色”,這樣的口碑,讓不少“頭回客”變成“回頭客”不說,還帶來了一些新顧客。
站在官有林家的院子里,空氣里是清甜的味道,耳邊是蟲鳴鳥唱。四周莊稼長得郁郁蔥蔥,映襯著青瓦黃墻,構成了一幅愜意的田園風光圖。鄉村的味道和鄉人的幸福,在這一刻,像是被時光鐫刻,頗有幾分雋永的意味,所有喧囂都歸于寧靜。
這意境和感觸,正是聯合村正在打造的大圣寨康養旅游度假村發給人們的一份康養之約。
又出“新動作”
事實上,這份康養之約,早在該村打造臘味特色小鎮就已發出。
聯合村位于曙坪鎮西南方,距鎮坪縣城20公里。2018年,該村依托大巴山自然生態氧吧,及三大峽水庫景觀優勢,總投資3億元依水就山而建的臘味小鎮,是集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旅游景區,成為鎮坪縣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和標志性景觀。
20余家中式風格民宿瀲滟在一泓湖水中,可同時接納游客1500人以上,是該縣民宿產業的發源地。旅游相關產業帶動本村261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尤其是夏天,爆滿。像重慶巫溪以及湖北等地的游客會專門過來避暑,一住就是一兩個月。很多人來了沒地方。”聯合村黨支部書記賀中祥說。
夏天是鎮坪的高光時刻。鎮坪森林覆蓋率達88.81%,大氣優良天數超過350天/年,是中國長壽之鄉,亦是全市率先整縣脫貧摘帽縣。在各地相繼開啟“蒸籠”模式時,鎮坪“22℃的夏天”,山中、林間、水里,每一處都透著清涼。而2018年10月17日重陽節,在臘味小鎮舉行的“中國長壽文化之鄉·鎮坪長壽宴發布會”上,推出的99道天然地方特色菜品,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美食、美景,再加上樸實厚道的人文風氣,小鎮人氣旺盛。
臘味小鎮游客爆棚,但相距2公里的大圣寨鮮有人至。雖屬一個村,卻像兩個世界。
“少數人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真富。”鎮坪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幫扶聯合村,干部魯文韜是駐村第一書記,他說“要讓更多村民融進來,共同富裕。”
如何融?是個問題。論空間規模,臘味小鎮地域太;論旅游產品,相對單一。游客慕名而來,不大會兒就看完,頂多拍個照,有不少游客飯都不吃就走了。
大眾對旅游休閑日益增長并不斷變化的需求,使聯合村黨支部一班人意識到,必須進一步深挖潛在優勢,努力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產品和線路,不斷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個性化需求,以此保持特色小鎮吸引力。
2022年,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在鎮坪縣人大的傾心幫扶下,該村以黨建為引領,瞄準市場需求,通過“支部+旅游+X”思路,在持續鞏固臘味小鎮休閑娛樂綜合體的同時,全力打造大圣寨康養旅游度假村,從“一日游”打造深度游,“使其成為特色小鎮新的亮點與增長點”。
后來者居上
大圣寨,距離臘味小鎮2公里。山清水秀,原住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古樸的詩畫田園生活,是游客體驗鄉愁、生態康養首選之地。又與《西游記》里孫悟空齊天“大圣”同名,天然是個適合打造文化IP名片的地方。
在鎮坪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賀中原看來,具有獨特的內涵、避免“千鎮一面”才是特色小鎮的關鍵。所以,首先要有“地方特色”。因此,“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做到科學布局、凸顯特色的‘先手棋’,以自身特色資源優勢為突破口,形成自給自足的產業特色,營造出區域價值和吸引力。”
因為有成功案例在先,建設之初,就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
首先是高點對標,規劃引領,綱舉目張。《曙坪大圣寨概念方案》從建筑風貌、產業發展、基礎建設、景區文創等方面,通過“規劃+策劃+計劃”模式,于去年8月初正式啟動大圣寨康養旅游度假村建設。
其次在人居環境建設方面,亦有創新。大圣寨38戶村民沿河而居,家家戶戶都建有豬舍,既有礙觀瞻,又影響村莊環境。建設伊始,就投資98萬元在村莊一角專門配套建設畜禽養殖區,供村民集中養豬使用。為保證畜禽養殖區糞污及時有效處理,室外配套化糞池,高標準處理養殖廢水,最終達Ⅳ類、Ⅴ類水排放水體。
另外,“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理念貫穿始終。既考慮轄區環境質量因素,又考慮村民民生需求,是此次建設的最大亮點:將沿河而居的38戶農戶改造成民宿,把荒蕪的草坡建成露營基地,將原小學舊址改建成研學體驗中心。
這種理念不僅“深植”于干部心中,當地群眾也自覺踐行。嘗到了旅游甜頭的他們,更珍惜周圍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不能亂動,城里人來看就是風景!”
今年48歲的向畢兵,投資50多萬元將自家住宅改造成“向家院子”。門樓是用茅草和木板搭建的,與加蓋的黃墻青瓦二層樓房相呼應,別具風味。屋后,依著山勢,搭了兩個帳篷,既可小憩又可賞景,很是怡人。
“二樓全部用來做民宿,5個標準間10個床位,一人一晚50元。”向畢兵的妻子劉啟春笑言,“我們也沾沾旅游的光。”
此前,同一個村,臘味小鎮的人不僅居住環境好,還有錢賺,這讓劉啟春很羨慕。但她也清楚,地理位置不一樣,“只有羨慕的份兒!”令她想不到,“這樣的好事也能落到我們頭上!”
啟動建設后,向畢兵與官有林同樣作為第一批先行先試6戶示范戶之一,拿出所有積蓄又貸款20萬元,按照統一規劃,“房屋外貌自己出20%”,僅用了5個月,就實現了試運營。
“從河南過來的3位客人住了一個周,今天剛走。”劉啟春說,小曙河到飛渡峽在修建景區路,生意有些受影響。但她并不擔心,“環境好,再加上正在建設研學基地和露營基地,會來很多游客!”
未來可期
劉啟春說的露營基地,由鎮坪縣獨巖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8000萬元打造,占地200畝。其中包括兒童游樂區、山谷探險區,以及秦巴生物多樣性觀光園,運營后將日均接待2000人以上。
該公司是由本地人士80后的劉雯雯注冊成立的。憑借“露營經濟”新風口,又有資源優勢加持,劉雯雯很看好發展前景。“通過‘露營+’模式,不斷整合資源,如以‘營地+鄉村+研學+休閑’等,帶動更多產業共同做大蛋糕。”一期工程接待中心、觀光休閑4個樹屋、露營廣場等已建成,預計10月初試運營,“初步預計帶動30戶120余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占地800平方米的研學體驗中心,則是在原大圣寨小學舊址上改建而成。目前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后,將全面呈現七八十年代農村小學師生的艱苦生活,以此成艱苦奮斗宣講地、年代情懷自留地、耕讀文化研學地,“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研學旅游標桿。”
不過,對這些新嘗試,也有少數村民觀望。最大的顧慮,還是怕沒經驗,經營不善。
但在魯文韜看來,村民有疑慮很正常,“這是必經的階段。下一步全力加大支持力度,引導干部群眾勁往一處使。”
曙坪鎮黨委書記劉鵬則坦言,“后續發展要靠市場主體。”因此,政府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正在大力招商引資,引入更多市場主體參與。
一系列動作,正悄然展開。向外看,臘味小鎮、研學基地、露營基地連點成線,一條精品旅游線路即將打通。向內看,日均接待500人以上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征地,長3.5公里的水泥路加寬項目已立項明年初開建,民宿改造也雛形漸顯。
賀中原認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大圣寨聚焦康養產業,科學謀劃特色項目,有效變生態資源為鄉村產業資產,在創造經濟效益提高農戶收入的同時美化了鄉村生態環境,是踐行“兩山”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不僅如此,康養產業吸引了大量外出村民返鄉,壯大產業人才隊伍,初步實現產業振興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進一步用好生態資源、厚植生態底色,推動康養旅游發展壯大,發展全域、全季旅游,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更多村民共同富裕。”劉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