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慧慧 羅超 見習記者 吳雋雅
九月的安康丹桂飄香,生機盎然,處處涌動著奮進熱潮。9月9日至10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安康,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21家中央和省級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先后深入我市漢濱區、安康高新區、恒口示范區、石泉縣等地,共同感受和觸摸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用生動的筆觸、雋永的畫面、精彩的鏡頭全方位展示我市生態優先、綠色升級的特色亮點、典型經驗。
9日下午,在簡短的媒體見面會之后,采訪團一行來到了坐落于安康高新區北辰公園東側的安康秦巴生態館,拉開了本次采訪活動的序幕。該展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主線,通過圖文展板、多媒體互動、實物標本、場景還原等多種方式,充分展現秦嶺、巴山和漢江獨特的生態資源,全景式呈現安康生態文明實踐成果。
走進館內,在端詳了“鎮館之寶”——秦嶺四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標本之后,科技日報記者馬愛平發出感慨:“早就知道安康生態資源豐富,今天近距離看到這么多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標本,對安康的印象更深了,有機會還要帶家人來感受安康的生態之美。”
漢江以南安康城區的生活污水是如何處理的?帶著疑問,采訪團一行來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這里是我市全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本底的又一生動實踐。
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利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在地下進行污水凈化處理,頂層建設辦公樓和公園。更特別的是,水廠采取非開放封閉運行方式,能夠有效隔絕臭氣、噪聲等二次污染,規避了傳統污水處理廠的鄰避效應,節省土地資源的同時,有效提升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價值。
“區別于傳統污水處理廠,下沉式污水處理廠優勢在于環境友好、土地節約、資源利用、生態安全。污水在地下層經過三級處理,通過一系列嚴密的步驟,出水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這些再生水可供城市景觀、環衛沖洗、綠化用水,同時可對漢江進行生態補水。”江南再生水廠負責人王業飛介紹。
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核心水源地,近些年,安康通過水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等“組合拳”,確保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了解到這些信息后,西部網記者惠璇璇連連稱贊:“水循環處理對于治理水污染、保護水環境意義重大,是實現綠色循環發展的必由之路,充分體現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安康擔當。”
今年的6月2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開幕式上,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授予安康市“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稱號,讓安康毛絨玩具再次火出圈。這一國字號名片背后是安康破解生態保護和加快發展“兩難”問題的有益探索。在本次集中采訪觀摩的點位中,毛絨玩具毫無疑問成為“萌”動人心、“萌”翻眾人的明星產品。
在恒口示范區的毛絨玩具五大中心,網紅玩具墻上的10976個毛絨玩具代表安康第一批毛玩產業工人的數量。時至今日,他們仍舊活躍在生產一線,用勤勞的雙手托舉一方特色產業,也托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
走進毛絨玩具生產車間,采訪團的記者們通過一臺臺飛速運轉的機械和一箱箱打包發往海外的巨大包裹,窺見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的蓬勃生命力。“近年來,安康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毛絨玩具產業實現了從招引一家企業到培育成一項產業的深度裂變。目前,全市正常生產經營毛絨玩具(織襪)共計764家,吸納就業1.8萬人,日產能超過100萬只,毛絨玩具產業成為安康成長最快的新興產業。”隨著講解員的介紹,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的形象呈現在大家眼前。
“我知道安康是一個非常注重發展綠色產業的城市,希望通過自己的筆觸或者鏡頭把安康在轉型升級中的亮點、經驗記錄下來、傳播出去。”在恒口示范區的毛絨玩具生產線旁,中國新聞社陜西分社采訪部主任張一辰激動地說。
“朱鹮小村”是石泉縣城關鎮絲銀壩村草池灣的另一個名字,這里是國寶朱鹮的棲息地。47只朱鹮在這里繁衍生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在這里顯現。
“我們以新建農副產品展銷體驗中心、研學配套中心、田間課堂、朱鹮之家科普中心、鄉村生活博物館及農家餐廳等為依托,培育‘草池稻香’、‘草池紅粉’富硒有機稻米、蓮藕及‘絲銀壩羊肚菌’品牌,實現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萬元,帶動240余戶群眾實現戶均增收6500余元。”說起草池灣這些年的變化,石泉縣城關鎮黨委書記何毅眼神中閃著光,“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接待游客突破6萬人次,帶動全村100戶以上發展產業、100人以上就業,戶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10日上午,在領略到草池灣田園綜合體項目的規劃發展情況后,陜西日報商洛記者站記者王晨曦表示:“田園綜合體與鄉村振興融合得非常緊密,真正做到了把群眾嵌入到整個產業和環節之中,讓我感覺眼前一亮。”
天然富硒是安康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我市把富硒產業作為生態友好型首位產業,進行全產業鏈打造與推動,2022年全市富硒產業綜合產值達到760億元以上。采訪團的最后一站來到了石泉縣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園,現場感受安康富硒食品如何從蔬菜大棚走向工廠車間。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園區是全省首個富硒食品預制菜專業園區,先后招引落地了柏盛魔芋及食雨、正興黃花菜、深鯊集團菜字頭、自嗨鍋等一批食品 (預制菜)加工龍頭企業,建成富硒食品企業31家,輻射帶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300個、標準化產業示范園30個、種植基地8萬畝,建成食品專家工作站4個。從全縣層面來看,富硒食品更是成為該縣的重要富民產業,全年該縣富硒食品總產值達54.6億元,帶動3萬余戶5萬余人增收。
采訪團一路走來,一同觀察,一同記錄,一同傳播——《在安康草池灣和47只朱鹮做鄰居》《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座小城“萌”遍全世界》《借綠生金,秦巴腹地做好“山水文章”》等等一系列關于安康的高質量發展的點滴成效,通過記者們的鏡頭和筆端翻山越嶺、聲名遠揚。
“深入實地采訪,讓我對安康生態經濟和毛絨玩具產業發展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安康這座城市的感情也更深了。下一步,我將持續關注安康高質量發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心記錄和報道安康好故事。”返程途中,人民日報社記者高炳飽含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