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江南再生水廠今日出水和自來水對比
生活中,沒有人可以離開水。而人們日常用的、吃的水,也許走過了很長的一段路,才走到了大家面前。一滴水經歷了怎樣的旅程?它是如何完成“變身”的?9月9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活動走進安康江南再生水廠,揭秘一滴水的“變身”之旅。
安康江南再生水廠工藝流程圖
污水處理“由濁變清” 實現水資源100%利用
漢江水奔騰不息,公園里綠樹成蔭,你怎么也不會把這些風景和“污水”聯系起來。地下是生化池,中間是污水處理操作層,上層是公園、水廠和展廳,這是中國水環境集團的核心技術——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目前正在安康江南再生水廠應用。
經過層層處理后的“污水”將從這里流入漢江
安康江南再生水廠廠長王業飛介紹,區別于傳統污水處理廠,下沉式污水處理廠優勢在于環境友好、土地節約、資源利用、生態安全。環境友好即解決了傳統污水廠的環境噪音、臭氣污染的問題。土地節約即是下沉式再生水廠對周邊土地的商業價值有大幅度提升,傳統污水處理廠200米以內不允許有商業、學校或住宅建筑。資源利用、生態安全就是高品質的出水能應于景觀用水、消防、農業灌溉等。
安康江南再生水廠觀景臺可遙望漢江
“我們在地下進行污水凈化處理,頂層建設辦公樓和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閑運動場地,同時水廠采取非開放封閉運行方式,能夠有效隔絕臭氣、噪聲等二次污染,規避了傳統污水處理廠的鄰避效應,節省土地資源的同時,提升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價值。”王業飛說。
江南再生水廠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并實現水資源的100%利用,再生水可供城市景觀、環衛沖洗、綠化,同時為漢江進行生態補水。
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陜西水”最終緩緩入京
安康地處秦巴腹地,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是陜西河網密度最大的地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引漢濟渭工程的核心水源涵養區。
南水北調大數據圖
水循環處理對于治理水污染、保護水環境,保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安康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良好生態作為立世之本,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廠項目作為助力“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示范項目,于2018年8月開工建設,2019年10月投產運營,建設規模8萬m³/天。項目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依托“廠網河一體、水地生綜合、碳能質融通”的三大核心優勢,將處理后的污水進行資源化利用,出水達到地表水Ⅳ類水標準。
作為安康生態文明建設展現成果之一,安康江南再生水廠對改善安康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確保漢江水質穩定達標具有重要意義,為“秦巴明珠生態安康” 和“一江清水送北京”做出巨大貢獻。
一滴水的進京之旅
在“一滴水的進京之旅”展位前,許多采訪團成員駐足觀看,連連發出感嘆。“我看到了一滴水從安康流入北京作出的努力,真的很感動。我覺得我們生活在北京的人們都要感謝安康人民、陜西人民為北京水資源作出的貢獻。”科技日報記者馬愛平表示,作為中央主流媒體,應該肩負起這份責任和義務,把陜西這張靚麗的名片介紹給更多人,講好關于陜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