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朝林
我在高中讀書時期,組織過一些愛好文學的“發燒友”,自己手抄辦了一本純文學刊物,叫《小荷才露》。曾經在全校傳閱,有過不小的轟動。這就是我文學的初夢,或者叫初戀文學繆斯女神。
從事教育工作之后,我就愛上教育事業,一生教書育人無愧于心。教書,多數教的是語文,從一年級的a、o、e,到九年級的《醉翁亭記》,我都輪回循環教過,雖不算“桃李天下”卻也弟子幾千。那時國家教育部門規定,從小學三年級起,開始“起步作文”。說實話,那時候的語文教材內容較單一,編排較古板,趣味較單調,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更何況讓三年級的娃娃寫作文,真是老虎吃天,無法下爪。記得第一節作文課上,我給孩子們在黑板上寫出《春天來了》的作文題目,就袖手旁觀了。孩子們看到作文題,個個伸舌頭,愁眉苦臉,憋了兩節課,也沒憋出一篇像樣的作文來,氣得我臉紅脖子粗。第一次失敗的作文教學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事后我認真反思,對于剛剛起步作文的孩子們,要引導,要寫“下水文”,要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興趣,這樣一步一步把孩子們引上作文之路。
“下水文”,也叫教師的范文。寫好“下水文”對于一個語文老師來說,是教好學生作文的“看家本領”。試想一下,古今中外、從古到今,多少文人騷客的作品,都是從“仿寫”到“創作”最后形成“個人特色”的三個階段,孩子們的起步作文也是如此。總結了第一節課失敗的原因,開啟了第二堂作文課的嘗試:第二堂作文課之前,我先引導孩子們觀察春天,提出來幾個簡單問題:“春天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還想說什么?”課堂上,我一邊引導,一邊讓孩子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說出來,孩子們有話可說了,個個躍躍欲試,都想爭先發言。之后,我在黑板上寫道:“春天來了,花兒開啦,小草慢慢地綠了。小河的水漲了,清了,小河嘩啦啦,唱起春天的歌兒。田野里,農民伯伯開始播種了……”孩子們睜大驚喜的眼睛,默讀我的“范文”。
有了這篇“范文”,又有了孩子們自己觀察出來的東西,《春天來了》這篇作文非常成功。在作文講評的時候,我把優秀的作文在班上朗誦,同時懸掛在評比欄上,孩子們作文興趣上來了,他們都喜歡我的語文課和作文課。看到孩子們的作文一次比一次寫得好,我會心地笑了,從此我堅持我的作文教學程序:引導——范文——講評。
2002年,國家開始實行《新課程標準》,教育的春天來了。《新課程標準》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辦學理念,開放式的語文教學走進課堂,這個時候我的作文教學,在堅持寫好“下水文”的同時,倡導孩子們多征訂課外讀物,多看課外書籍,把讀物、書籍里的好文章也作為“下水文”,認真學習,吸收精華。課堂上讓孩子們把自己讀到的“下水文”進行相互交流,一時間,孩子們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
我覺得好的“下水文”就投遞給報刊。記得我給九年級孩子帶語文課的時候,寫了一篇《童年的時光》發表在《安康日報》“香溪”副刊上,我把報紙讓孩子們瞧。看到了我的成果,孩子們興奮不已,個個爭搶報紙,先睹為快。這下還了得,我在孩子們心中成了他們崇拜的“作家”了,紛紛把他們自己創作的小詩、小文拿給我,讓我給他們修改、投遞。
文字正如天上的星星,我們為什么不把它摘下來,來點亮孩子的藝術星空,點亮學生的文學前程呢?語文老師就是那一位擺渡人和點燈人,把漢語言文學綿綿不絕地傳承下去。說來真巧,有幾個孩子的作品還真的在《安康日報》副刊刊登。我把孩子們發表出來的報紙,張貼在“光榮榜”上,如同一枚炸彈,頓時在校園樂開了花。一時間,喜歡寫作的孩子越來越多,課余時間我的辦公室圍滿了前來要求指導作品的孩子們,我樂此不疲,一個一個指導。
我不斷地讀書、觀察、思考、創作,每年都要在報刊上發表幾十篇作品,擁有了一大批崇拜的粉絲。若一段時間忙,沒顧得寫作,就有粉絲把電話打進來詢問情況,我便找借口,對方便說,某省長比你忙多了吧,人家還堅持創作古詩詞哩。我無話可說,從此再忙也要堅持創作。
在教研組工作的時候,我還主編一份內部交流刊物,刊物中設計了一個“師生園地”的欄目,專門發表師生的文學作品。拙作也在此刊物上刊登,權當“范文”吧。刊物的不斷出版,大大激發了全鎮師生的創作激情,有許多師生的文學作品,從內部交流刊物走出安康,翻越秦嶺,走向全國。他們打趣地說,一本本刊物、一篇篇“范文”成為他們攀爬文學的階梯。我感到欣慰,這就是寫“下水文”的力量,這就是“范文”的能量,一旦開啟他們創作靈魂之門,他們就會走向廣闊的文學天地。
我的讀書、生活、思考、創作,一點都不敢怠慢,在文朋好友的指導下,我給《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開始投稿,先后在“大地”上發表了《幸福花》《夢縈鎮坪》《紅紅的春聯,紅紅的日子》《油菜花開》,其中《幸福花》被許多媒體、網站轉發,上了高考中考模擬試卷,《紅紅的春聯,紅紅的日子》編入《人民日報教你寫文章》,有幸成為其他省市小朋友的“下水文”。我在網絡上查了一下,全國許許多多的孩子,模仿我的《紅紅的春聯,紅紅的日子》進行創作,他們的模仿作品也紛紛登上了網絡或者報刊。我想,寫“下水文”示范影響力之大,力大無窮,其樂無窮。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從這些孩子們中間,會走出文學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