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兆群)日前,市鞏固銜接領導小組發文,明確促脫貧人口增收二十條措施,通過信息研判監測、推動穩崗就業、發展鄉村產業、深化農村改革、強化社會保障、減輕支出負擔等六個方面細化措施,確保穩步提升脫貧人口收入水平,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二十條措施緊扣“增加脫貧人口收入”為目標,具體從進一步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加大防返貧預警監測力度、充分發揮社會幫扶力量、強化勞務輸出組織力度、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有效發揮以工代賑作用、盤活用好就業幫扶車間、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落實創業就業補助政策、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行動、支持發展庭院經濟、推動聯農帶農、積極開展消費幫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強化扶貧資產運營管理、大力發展休閑農旅富民產業、提高低保標準兜底保障水平、落實兌現各類惠民政策、加大政策性保險支持、精準幫扶特殊人群、開展農村移風易俗等方面為“穩增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和服務保障。
二十條措施明確規定,實現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就業規模不低于上年,幫扶車間和社區工廠按照每新吸納一名脫貧勞動力或監測對象,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推行以工代賑模式的中央銜接資金要按照不低于預算15%的比例發放勞務報酬,全年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發放勞務報酬不低于1億元;全年完成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勞動力技能培訓1.5萬人次;確保50%以上村集體經濟收益10萬元以上,和美鄉村試點村達到20萬元以上;涉及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產業補貼、產業補助、生態效益補償、低保、五保等各項惠農政策要在9月15日前全部兌現到戶;對于涉及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在市內教育資助政策要在12月底前全部足額兌現到人,進一步夯實群眾多渠道增收基礎。
同時,在見行見效上發力,把每一條措施具體落實到各個幫扶單位和各縣(市、區)黨委、縣政府頭上,通過人力、資金、政策等資源的傾斜,全力確保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對年度脫貧人口收入靠后的縣(市、區)進行提醒約談。全力確保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國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全市脫貧地區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