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史跡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8月7日,“探源中華文脈·發現寶藏陜西”網絡主題活動在安康市石泉縣啟動,探索中華文明發展脈絡的三秦“尋寶”之旅正式開啟。陜西省委網信辦、安康市委網信辦、石泉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及高校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石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標致辭
石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標在致辭中表示,“鎏金銅蠶”是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承載著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也記錄著石泉蠶絲走進古長安、走向全世界的開放之旅。“鎏金銅蠶”是產業繁榮興盛的實物印證、是深化合作交流的文化名片,也飽含著聚力建設美好石泉的熱切之盼。石泉將借助此次活動,進一步深入挖掘鎏金銅蠶文化內涵,持續打造“鎏金銅蠶·絲路之源”文化名片,推動蠶桑產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鎏金銅蠶”綻放出新的光彩,蠶桑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真正實現“一片桑葉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蠶助推產業振興”。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席會東作主旨演講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席會東在啟動儀式上以《絲綢之路與中華復興》為主題作歷史文化主旨分享,重點講述了絲綢之路的概念內涵、路線區段、發展演變、文化遺產等內容。他指出,陜西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策源地,是絲綢之路發展演變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者,擁有厚重的絲路文化遺產和多元文明交往經驗,這份遺產和經驗將會推動陜西在民族復興中再創新輝煌。
陜西省委網信辦網絡傳播處處長高志強向采訪團團長毛嘉新授旗
采訪團走進鎏金銅蠶出土地
啟動儀式后,與會領導嘉賓和高校專家學者、媒體采訪團前往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鎏金銅蠶博物館、鎏金銅蠶出土地、明星村“滄海桑田”進行主題采訪。后續還將前往安康市漢濱區恒口示范區毛絨玩具制造廠、紫陽縣北五省會館、向陽鎮富硒茶觀光園和漢中市博物館、張騫紀念館、西安博物院等地,圍繞陜西優秀傳統文化展開采訪報道。
石泉縣明星村“滄海桑田”
本次活動由陜西省委網信辦主辦,安康市委宣傳部、安康市委網信辦、漢中市委網信辦、華商網、陜西華商國際傳播中心承辦,西安市文物局協辦,西安博物院、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支持。
作為“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線下主題采訪之一,“探源中華文脈·發現寶藏陜西”網絡主題活動聚合新華網、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中青網、中新網、中國文化報、西部網、群眾新聞網、華商網、陜西網、三秦網、陽光網、華人頭條、中華網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和知名商業網站的骨干編輯記者,整合優質傳播資源,多角度發現寶藏陜西。通過多平臺、多語種、全媒體的創新報道形式,吸引更多網友加入到傳承保護絲路文化、非遺文化、生態文化和助力鄉村振興的行動中來,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開花、賡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