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記者走進紫陽縣硒谷生態工業園區,看到中茶紫陽茶葉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安康學院2023屆畢業生王歡入職中茶紫陽茶葉有限公司已有1個多月。泡茶、品茶、觀察、記錄,每天的工作都與茶有關——初入職場,她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努力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我的崗位在產品研發部,許多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都能運用到工作中,我很開心。”王歡告訴記者,“我最近運用茶葉審評與檢驗知識,根據茶葉色香味形和品質異常現象來復盤制作環節,為改進加工工藝、提升茶葉品質提供幫助。”
自2022年入駐紫陽縣以來,中茶紫陽茶葉有限公司不斷加大核心品牌打造和產品培育力度,積極拓展西北市場。同時,該公司著眼于人才培養和科技引領,探索產教融合路徑,推動安康富硒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入職的兩位安康學院畢業生不但基本功扎實,而且勤奮好學、踏實干事。”該公司副總經理冉云鵬表示,“我們將與安康學院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今年11月啟動校企合作項目,定向培養更多優秀茶學專業人才。”
地處秦巴山區,安康學院立足當地生態資源優勢,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科學設置專業,堅持全鏈條培養實用型人才,實現大學生就業與特色產業發展雙贏目標。
因茶興業、因茶致富。近年來,安康市持續推動富硒茶全產業鏈發展。截至2022年底,安康市茶園總面積達111萬畝,茶葉產量達5.2萬噸,綜合產值突破300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數突破40.5萬人。
安康學院依托陜西省茶葉省市共建重點實驗室和陜西省茶產業協會創新中心,建設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等平臺,從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創新、茶樹栽培、茶文化宣傳、茶葉標準制定等方面,根據全產業鏈布局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目前,安康學院共培養200多名茶學專業人才。
“茶學專業2023屆畢業生中,16名學生考上研究生,其余20人中有超過一半通過自主擇業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安康學院茶學專業教師齊玉崗介紹。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安康學院通過實施“請進來”“走出去”“就業直通車”等措施,全力落實畢業生就業工作。針對學校女生占比較大的現狀,安康學院與安康市婦聯、人社局、女企業家協會等共建安康市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踐基地,通過聘請創業就業導師、定期舉辦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座談會,促進女大學生就業。
截至7月初,安康學院共有2717名畢業生落實了就業單位,總體去向落實率為75.83%。653名“五類”(脫貧家庭、邊緣易致貧家庭、孤兒家庭、殘疾生、低保家庭)重點群體畢業生中,有550人落實了就業單位,去向落實率達84.23%。
安康學院副校長張東紅說:“安康學院立足地方實際,堅持以就業優先為導向,精準對接鄉村振興需求,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培養高品質應用型人才,推動實現大學生就業和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互促雙贏。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就業指導服務,積極訪企拓崗,聚焦重點人群,在‘幫’字上下功夫,開展就業跟蹤回訪,在‘穩’字上做文章,不斷促進大學生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陜西日報記者 陳志濤 通訊員 周亭松 鄭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