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智賢 通訊員 謝鑫
山上,千畝桑園綠意盎然,滿園蜜桃飄香四溢;山腰,星空帳篷星羅棋布,露營基地備受青睞;山下,商賈云集,人流如織,工廠車間有序運轉……
北靠牛山,南依鳳凰,懷抱月河。近年來,漢濱區五里鎮立足區位優勢,緊扣省、市、區規劃和產業發展方向,統籌推進工業重鎮、農業強鎮、文游興鎮、商業富鎮“四業”發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實現產業“無中生有、有中促優”,形成川道工業、月北糧油、月南旅游、花園片區商貿物流、北山康養為主的特色鮮明、錯位互補、競相發展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構建起“點上出彩、線上成景、全面開花”產業發展新格局,“繡”出了一幅幅壯麗的鄉村振興“錦繡圖”。
產業新生煥活力
草木葳蕤,生機勃勃,轉眼已是盛夏時節。
近日,位于張營村四組的五里鎮盛義桃花源內,蟠桃剛采摘完,油桃便陸續進入成熟季。果子圓潤光滑,色澤光亮,爽口多汁,鮮紅迷人,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據園區負責人張旭介紹,該園區始建于2016年,面積達350畝,栽種的有蟠桃、油桃、毛桃、黃桃等多個品種。因管護不力,出現春天滿樹桃花開,夏季果子少又小的狀態,果園一度處于停滯不前甚至頹敗的現象。2020年,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從銅川招商引資,為園區注入技術、資金活水。
“第一次來這里就被吸引了,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景色怡人,果園已成規模,距離城區又近,交通很方便,地方政府也很重視,有我們的技術加持,我深信一定能建成城中‘花果山’。”正在果園里逐個區域查看果子成熟情況的技術負責人劉鵬飛告訴記者。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定位。本著“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部門服務、特色立園、科技強園、產業興園、機制活園、合力建園”的園區建設和發展思路,以打造“生態、現代、梯田、花海、科普、宜居”多元融合的“休閑農業之窗、城鄉統籌之區、生態觀光之園”為目標,五里鎮桃源圣境休閑農業產業園應運而生,昔日步履維艱的果園煥發新生。
“今年迎來了豐果期,果品越來越受歡迎,我們信心倍增。下一步,打算以農旅融合為導向,進行梯田改造、林果種植、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以‘一路’貫入通圣境,‘一心’引領顧四方,‘一環’ 圍繞覽全貌,‘桃源六境’ 養生山進行規劃布局,在不破壞原有地貌的情況下,進行各區域建設,致力打造出‘四季桃花源,漢濱圣境地’。” 五里鎮桃源圣境休閑農業產業園負責人張旭說。
同樣位于張營村,與桃花源僅一溝之隔的安康市怡鑫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科技示范園,千畝郁郁蔥蔥的桑園讓人移不開眼。雨后,桑園里若隱若現的霧,與一望無垠的桑海相交匯,空氣里彌漫著桑葉清新的氣息,目光所到之處皆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微風吹過,成片桑葉隨風起伏,碧浪翻涌的桑樹蘊藏著滿滿的希望。
“我家是老種桑戶,童年就是在桑樹園里度過的,對桑樹有很深的感情。眼見著曾經的桑園變荒坡,覺得很可惜。”面對記者,安康市怡鑫現代蠶桑生態循環科技示范園負責人張樂說起建桑園的初衷。
“一個人富不算是真正的富!”2015年,張樂懷揣在外做工程積攢下的800萬元回鄉,在父親的鼓勵下,重拾鄉親們的舊業,流轉土地,重修桑園,開荒種桑樹,桑園從100多畝發展到1000余畝,建起標準化蠶室,養殖由純手工粗放化發展至自動精細化。途中困難重重,荊棘滿布,但是在當地政府和鄉親們的幫助支持下,均一一化解。
“到年底,我們就可以建成二期廠房,年養蠶量可達2000張,同時可以生產桑植菌、桑葉茶、蠶絲被等產品,明年我還要建一個大型農莊,發展桑旅融合,讓咱城里的客人在家門口享受‘吃、住、游、購、娛’一條龍服務!”站在桑園的最高處,舉目四望,張樂興奮地憧憬著,“如果推進順利,桑園可實現年利潤五六百萬,為周邊群眾提供超過400個就業崗位,幫助他們月增收2000元以上不成問題!”
今日五里,在這些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在廣袤的田野上,一粒粒種子正在蓄積向上生長的力量,一個個奮斗的身影正在譜寫鎮域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美麗園區串珠成鏈,連片成景,推動著新農業煥發新生機。據統計,全鎮現已形成5萬頭生豬養殖基地1個,發展高山蔬菜、桃樹、蠶桑、辣椒、甘蔗、葡萄、蠶桑等5800畝,平菇菌棒25萬余棒,新建標準化蠶室1300平方米,建成烤煙基地200余畝,種植茶葉2500余畝,建設康養民宿5處。
新興產業動能強
夏至過后,氣溫驟升。行走在五里鎮的工業園區內,只見工廠林立,運輸車輛往來穿梭,生產車間里不時傳來機器高速運轉發出的轟鳴聲,一派繁忙的景象。
一馬平川、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臨近主城區……近幾年,作為五里工業集中區所在地,五里鎮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立足“工業重鎮、輔城五里”發展定位,樹立“園區強、五里強;園區興、五里興”的理念,建成各類新社區工廠31家,其中總部級6家,帶動就業3000余人次。2022年底,實現工業總產值超200億元,入駐企業近200戶,帶動就業2.4萬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115元。
這組振奮人心的數字,彰顯出五里鎮強勁的后發之勢,在新的發展機遇下,該鎮將群眾增收、產業增效、經濟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計提高老百姓收入,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
1月28日,全省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安康分會場設在五里鎮;2月15日,五里鎮民榮年出欄5萬頭富硒生豬繁育一體化養殖項目投產;2月18日,安康市一季度重點項目推進會在五里鎮舉行;3月30日,安康市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觀摩活動走進五里鎮……一場場省、市重點項目活動在五里鎮先后舉行,標志著五里鎮項目建設正以鏗鏘有力的發展步伐勇毅前行。
開年以來,該鎮錨定市、區確定的目標任務,圍繞省、市“三個年”活動決策部署,制定《五里鎮2023年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方案》,將“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緊盯項目進度和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科學施工,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確保招引項目能落地、落地項目能開工、竣工項目能投產,以高質量項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沒想到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辦好了餐飲許可證,服務真是太貼心了!”對于五里鎮的優質服務,五里鎮邁德思客快餐店店長胡盼伸出了大拇指。
主動對接走訪企業,持續協調跟進疑難愁盼問題,整合優化政務服務資源……五里鎮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招商引資和項目發展的“生命線”,實施“三亮三評三運用”績效考核機制,通過統一平臺名稱、統一服務項目、統一硬件標準等標準化建設,推行網上登記注冊、微信辦照等,全面打造便民、利民、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最大限度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確保讓企業辦事“進一扇門、跑一個窗、辦所有事”,力促重點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
截至目前,五里鎮已確定2023年度重點建設項目25個,完成全年投資比例達63.02%。直接取消審批手續事項6項,審批手續改為備案登記4項,實行告知承諾13項,優化準入服務39項。累計向轄區企業對接就業勞動力3000余人,為新社區工廠車間輸送就業人員2000余人,深受企業和群眾好評。
五里鎮鎮長羅延軍告訴記者,下一步,全鎮將依托工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立足農村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創新生產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將移民安置與地方產業布局、創業就業、美麗鄉村建設相銜接,與文旅康養等產業融合,引進一批加工技術不難、無污染、低能耗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實現從農民到產業工人,再到產業鏈主的轉變,推動工業園區和五里鎮深度融合,一體發展,探索工業旅游新路子,迸發更強勁的活力,助推區域經濟加速騰飛,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富裕。
農旅融合入佳境
落日、晚霞、星空、篝火……
夏日的山間,綠意盎然,氣溫涼爽,戶外露營正成為大眾新寵。每到周末,位于五里鎮鯉魚山村的半山里露營基地便會迎來大批游客,他們帶著家人在這里嬉戲游玩,享受放松愜意的美好時光。
“一周緊張的工作后,帶上家人來這里住上一晚,大人身心得到了放松,孩子也有了新的生活體驗。”剛找了一處絕佳位置,安頓好家人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在這里,沒有喧囂的人聲與街市,與大自然深情相擁,能讓心神肆意放松,以后還會再來。
周末假期,尋一處草坪扎營野餐,與家人、朋友一起結伴回歸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成為當下的時尚。半山里露營基地依山而建,營地住宿分為拎包入住帳篷和木質民宿,餐食包括燒烤、火鍋和農家菜,就餐區域有天幕、蒙古包、露天等多種選擇,夜晚可以在星空下享受野餐小酌。
“在這里,游客可以散步、拍照、野餐……有大自然美景加持,露營體驗感直接拉滿。”半山里露營基地負責人劉俊說,露營基地試營業3個月以來,客流量很好,反響也不錯,后期準備與當地的采摘園、民宿、農家樂等抱團發展,打造成一個集采摘、露營、住宿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自古客商云集、經濟繁榮;月河縱貫東西、蜿蜒流淌;鯉魚山、大掌山,林木青翠,景色優美;掛榜提名、秦漢古集、鯉魚山趣等“八景”文化底蘊豐厚;村落依水為鄰、依山而建,田園青山,小橋樓影,如詩如畫;非遺陳列室、村史館,皮影戲、花鼓子;五里稠酒、五里涼面,毛灣粉條、富硒魔芋;G316、陽安鐵路橫貫東西,“包茂”“十天”交匯于此,新建安康機場緊鄰鎮北,西康、康渝高鐵、月河快速干道的落地實施……
五里鎮非遺文化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自然資源富集,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特色美食農產品應有盡有。在鄉村游、短途游火熱的當下,該鎮緊抓全市打造全域旅游的發展機遇,立足鎮域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度挖掘五里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引進和打造優質文旅產業項目,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打造南片文旅游、北片鄉村游、川道工旅游三條旅游線路,形成“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旅游體系,實現“一線一景”,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南片劉營村、鯉魚山村、李灣村以文旅游為主,北片張營村、梅花石村、牛山村、冉砭村主打鄉村游,川道朝陽社區、西橋社區等突出工旅游。”近年來,五里鎮結合各村產業特色,精心設計推出了多條以踏青賞花、采摘體驗、登高觀景等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串聯起當地多個景點。
處于北片鄉村旅游線路上的張營村,產業優勢明顯。該村堅持“四鏈”驅動,“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能人聚在產業鏈上,資源融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大力發展蠶桑、甘蔗、辣椒、桃園農旅觀光四大產業,按照“賞五里桃花、品香醇蔗酒、游桑園故里”的發展定位,以培育陜南首個一站式鄉村休閑體驗度假村目標,將產業有效融合,盤活1800余畝土地,將400余戶農戶有效嵌入產業鏈,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位于南片鄉村旅游線路上的劉營村,則依托秦漢文化與光腳谷景區旅游綜合體開發為輻射點,啟動“七村八景”建設,打造出集休閑觀光、運動康體、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核心生態經濟圈,將景點有效串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不僅幫助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促進村民致富增收,還極大改善了農村面貌,提振了人文精神。當下,五里鎮正著手深挖農文旅資源稟賦,打造多元化的鄉村旅游亮點,促進當地村民經濟收入再創新高。
如今,這片厚實的土地正在發生著多姿多彩的變化,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百姓富裕的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優質產業項目的帶動作用,按照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提升檔次、完善功能的總體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大項目帶動、片區化運作、漸次性推進’,拓寬‘+旅游’發展思路,豐富產業業態,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速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藍圖。”五里鎮黨委書記晏榮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