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陳楚珺 通訊員 徐鵬
“嶺上開遍喲映山紅,嶺上開遍喲,映山紅……”距離石泉縣饒峰驛站景區大門不遠的公路旁,農家小院內笛聲婉轉,歌聲悠揚。櫻花、小徑、籬笆、菜園、涼亭……隨著氣溫持續回暖,石泉縣饒峰鎮勝利村子午農家五號日漸喧鬧。
“今天接待了石泉縣夕陽紅藝術團30多名本地退休職工。他們排練完曲目,就可以品嘗特色農家菜了,人均消費50元左右。整個院子將近3畝,種的菜有時候還不夠用。”老板孫建芝介紹說,因為饒峰鎮政府動員發展庭院經濟,自己去年從石泉縣城來到饒峰鎮勝利村,經考察租賃下這個農家小院,進行一番修整后,今年正月正式營業,平均每天要接待三桌游客。“生意越來越好,政府一直在幫我們完善和提升,我很有信心。”前期投資了30萬元,每月還要支付工人1萬多元的工資,周末最忙時還要請2個臨時工。孫建芝并不為這些支出焦慮,反而成竹在胸。
此時,院落外來往車輛不斷,沿路行人歡聲笑語。子午農家五號不是個例,饒峰鎮內分布著各式農家小院和特色民宿,走進春日的石泉縣饒峰鎮,人在景中人亦景,鄉土處處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主力軍”攜手“生力軍”
小院向前50米,便是國家AAA級景區饒峰驛站,門口停著多輛旅游大巴,游客中有的正上車返程,有的正在下車。“聽朋友說饒峰驛站的油菜花開了,就想著來‘臭美’一下。現在還能乘坐小火車,暢游在金燦燦的油菜花海中。”在花海和家人拍照打卡后,寧陜縣游客石燕不禁感慨:“每次來都有新驚喜。”
“去年饒峰驛站景區投資7000余萬元,新建了饒峰驛站高空彩虹水滑、觀光堰渠、花海小火車、農產品交易市場、手工作坊等多個農旅融合項目,并陸續開始運營。今年主要盯緊民兵訓練基地建設和萌寵樂園提升。把萌寵樂園改建成開放式的,游客互動性更強。”據饒峰驛站負責人陳飛介紹,為建設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在距離景區不遠的山梁上,民兵訓練基地以及打靶場已于不久前動工。“游客多,對應我們用工量也大。去年公司勞務支出超過500萬元。”陳飛補充道。
今年54歲的譚從清是勝利村第一批入園務工的村民。“我負責在園內飲食區賣特色小吃,除了基本工資還有提成。2017年入園時工資是每月2000元,今年每月拿到了3000元。”譚從清說,因為村上建設有景區,旅游業發展起來了,丈夫也能靠著泥瓦匠手藝在家門口掙錢。“這個梅花灶就是我老公砌的。”譚從清指向攤位旁的土灶,笑著介紹說。像譚從清這樣在饒峰驛站景區務工的本地村民還有很多,僅困難群眾就有16人,他們長期在景區就業,實現了穩定增收。
作為石泉旅游賽道的“老牌選手”,饒峰驛站打破了走熱后大概率遇冷的行業魔咒,除疫情管控期間,從2017年開園至今人流量逐年攀升。饒峰驛站所在的勝利村也先后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鄉村旅游重點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美麗休閑鄉村,陜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村級集體經濟示范試點村等稱號。
此外,饒峰鎮還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發展路徑。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微田園……圍繞全域旅游,饒峰鎮推進庭院經濟與休閑農業、鄉村民宿等融合發展,指導農戶通過庭院小微改造、環境改善和創意設計,發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館、休閑農莊、農家樂、小型采摘園,將鄉村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截至目前,全鎮已種植各類果樹5萬余棵,特別是光明村戶均種植果樹30余棵,全鎮打造特色民宿60余家,新開商店10余家,形成了樓上開客棧、樓下開超市、庭院有果樹的多種增收渠道。
“山上無閑地,村中無閑人”
“在勝利村的集體經濟中,除了以饒峰驛站為主的旅游產業,還有種養殖產業。”站在小溝產業園的山頂鳥瞰饒峰驛站景區,勝利村黨支部書記楊承忠說。油畫般的晴空下,山坡上工人們正忙著整理土地,山上一千畝園區和山下的景區,幾乎就是勝利村的全貌。“年輕的要么出門務工,要么在饒峰驛站務工,年紀大些的就在園區務工。今年園區要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000余畝。”在楊承忠看來,“山上無閑地,村中無閑人”就是勝利村的高度概括。
近年來,饒峰鎮黨委、政府聚焦村集體經濟發展,長遠“謀篇布局”、分步“落子實施”,按照“削薄”、提質、壯大“三步走”思路,深化拓展“三聯”工作機制,進一步推行“支部+集體經濟組織+園區(基地)+能人大戶+農戶”發展模式,積極選聘優秀企業家、創業能人擔任村集體經濟發展“顧問”。
比如,饒峰鎮三合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聘請了老黨員、香菇種植專業技術人才冉龍富指導香菇產業發展,2022年村集體發展大棚香菇10萬袋,帶動5戶村民發展10萬袋,實現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戶均增收4萬元,為65戶易地搬遷群眾提供穩定就業崗位;蒲溪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聘請在群眾中有影響力的離任老黨支部書記陳長春組織農業生產,2023年蒲溪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地膜土豆、黃花菜、紫長茄子、大豆玉米套種1000余畝,預計產值將達400余萬元,110余戶村民通過務工實現增收;大灣和新場2個村實行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帶動烤煙大戶,打造千畝烤煙示范基地,帶動37戶村民種植烤煙1340畝,預計集體經濟凈增收40余萬元,戶均凈增收7萬余元……通過領域深耕的“領頭羊”帶動,極大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益和效益。
饒峰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規劃“兩區七園”產業布局,先后實施休閑旅游、農業種養、礦石加工、農產品加工等高質量項目20余個,培育并扶持規模家庭農場50余家,建設蔬菜、林果、魔芋、烤煙、中藥材等各類示范基地50處18000余畝,吸收搬遷安置及周邊群眾1700余人參與務工創收,帶動全鎮13個村(社區)2000余戶發展產業穩定增收。
截至目前,饒峰鎮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摘帽”,光明、牛羊河、三合、勝利4個村集體收入均達到50萬元以上,其中,勝利村集體資產總額超過3000萬元,三岔河、蒲溪2個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向內“拔力”,向外“借力”
向內不斷聚人氣,向外饒峰也在持續尋找突破口。
“我們公司的豆制品豆香味濃,在西安市場很受歡迎。”在石泉縣饒峰鎮清歡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廠長方高清一邊檢查今天的樣品,一邊介紹道。清歡豆制品加工公司是饒峰鎮2022年招商引資的一家企業,該公司去年9月正式投產,短短數月,生產的鮮豆腐、豆腐干、油豆皮、腐竹等18種豆制品已在西安市場站穩腳跟。目前該加工廠日消耗大豆3000斤左右,每天可生產豆腐6000斤、腐竹200斤、豆油皮200斤等。“我們和西安片區海底撈、西影集團、徐記海鮮、西貝莜面村等11個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年利潤可達1000萬元,后期我們還將推出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方高清說,如果工廠滿負荷生產,饒峰鎮乃至石泉縣所有農戶種植的大豆可全部進行收購,根本不愁大豆的銷路。
幫助饒峰實現鎮域工業經濟零的突破的,還有位于饒峰鎮新華村的陜西弘斯尚新材料有限公司。據了解,作為饒峰鎮高標準落地的市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弘斯尚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投資6000萬元,建成工業廠房3000平方米,引進非金屬粉體加工生產線4條,生產的非金屬粉廣泛應用于人造石、橡膠、塑料、造紙、涂料、油墨、建材及日用化工等行業。
“公司二期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正加緊建設,圍繞循環經濟和綠色環保主題,開發生產超微細碳酸鈣粉。同時延伸產業鏈,實現產品多元化,開發生產無紡布專用母粒、可降解塑料、環保漆、新型仿石材涂料等產品,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全部建成后,可年生產非金屬礦粉90萬噸,預計畝均年產值達1125萬元,畝均年稅收56.25萬元。同時,公司積極推動主板上市,每年將帶動當地120余人穩定就業,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公司總經理李明強介紹說。
多元化主體和載體互通互聯,催發了饒峰產業振興的春天。在饒峰鎮鎮長張軍看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正是饒峰產業振興的一大特點。“按照‘兩區七園’產業布局,我們建成7大農業園區,實現了村村有園區、戶戶有產業、年年有增收。同時,隨著非金屬礦石加工生產線、清歡豆乳制品廠的投產,饒峰鎮邁上了工業強鎮的路子。”張軍最后補充道,2023年,按照省市縣“三個年”活動部署要求,饒峰鎮將多措并舉抓招商、招好商,千方百計育主體、強動能,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美好石泉建設增添更亮成色。